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index.asp) -- 开封时事 (http://www.izhen.cn/dv/list.asp?boardid=14) ---- [转帖]详谈北宋东京城遗址!!! (http://www.izhen.cn/dv/dispbbs.asp?boardid=14&id=24122) |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6-10-28 07:40:47 -- [转帖]详谈北宋东京城遗址!!! 时至今日,北宋东京城遗址早已被深深地掩埋于地下数米乃至十数米之深,几成千古之谜! 北宋东京城遗址概况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开封城北20余公里的陈桥驿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并定都开封,从此掀开了开封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最崭新的一页。之后经过北宋九帝168年的大力营建,终于在11世纪至12世纪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北宋人柴宗庆曾有“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后人亦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等诗句来描绘宋代开封的繁荣。 然而,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之后,古都开封终于走完了其自己城市发展史中最令人神往的一段路程。由于北宋政府政治的腐败,军事的无能,加之东京地处中原,四周无险可守,靖康元年(1126年),女真铁骑在宋廷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渡过黄河,攻破开封,北宋王朝轰然崩溃。东京城沦陷之后很快被金兵掳掠一空,一代名都顿作残垣断壁。金元之后,黄河改道,逼近开封,滔滔的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将东京城连同其昔日的铅华淤没殆尽。时至今日,北宋东京城遗址早已被深深地掩埋于地下数米乃至十数米之深,几成千古之谜! 1981年春,开封市园林部门在龙亭东湖(潘湖)清理湖底淤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明周王府和北宋皇宫遗址的部分遗迹,从而揭开了北宋东京城考古的帷幕。之后经过我队(开封市文物工作队)20余年的艰辛努力,已相继调查、勘探和发掘了北宋东京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和城墙上的部分城门以及城内的汴河、蔡河、古州桥等大批重要的遗址,已初步揭开了北宋东京城遗址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北宋东京城的起源、发展、鼎盛、衰落特别是东京城的布局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考古资料。 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构成了其层层套叠的国际大都会的宏大气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8 15:28:54编辑过]
|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6-10-28 07:43:15 -- 北宋东京城遗址(二) 北宋东京城的三重城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8 7:49:13编辑过]
|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6-10-28 07:50:16 -- 北宋东京城的四大河流 北宋时期的东京,不仅以宏伟的皇家宫殿著称于世,幽美的皇家园林流芳千古,而纵横交错、屈曲环绕的河流也使这座风流无尽的一代都城颇具江南水乡的特色。当时穿城而过的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条河道在东京城附近构成了庞大的水利网,使京城的水利交通空前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天下之枢”的有利地位,也极大地满足了东京城的物质供应。太祖赵匡胤曾风趣地将汴河、蔡河、五丈河比喻成为“京都三带”。后人称一代豪华的东京为“八方辐辏,万国咸通”的水陆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其方便的水路运输以及上述四条河流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 在四条河流中,最为著名的当数汴河,它当时东西横贯东京城,“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故于诸水,莫此为重”。经过大量的考古工作,已探明了外城汴河西水门(西郊土城村附近)至古州桥(三毛时代购物广场前)之间约4000米的地段,河底深12~14米,河床宽20余米。同时,还初步探明了汴河上的东水门、西水门、汴河西角子门和古州桥等重要遗址。 北宋时期,蔡河横贯整个京城的南部,是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河流。近年来,开封文物考古队在旧城区南部的中山路至迎宾路之间的东西一线探明了其一段遗迹,河底距地表深约11.5米,河床宽近20米,探明长度约800米,同时还基本上界定了其上的著名桥梁龙津桥(位于朱雀苑广场南约100米的中山路路面下)的位置。 金水河是北宋时期流经东京城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因其水质清澈而甘甜,遂成为了东京城内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河流。经过考古工作,已基本探明了金水河上的咸丰水门的位置,约位于今开封西北郊开封林场1号家属楼和林场饲养室之间的区域。 五丈河是北宋时期位于京城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它“自新曹门北入京”,“岁漕百余万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东京城的物质供应,为首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至于五丈河河道及其上水门和桥梁的位置,因尚未开展考古工作而知之甚少。 在北宋东京城诸多的桥梁中,已经考古调查勘探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桥、龙津桥、相国寺桥、金明池中的仙桥等。 |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6-10-28 07:50:52 -- 北宋东京城的桥梁 如果说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就像是东京城内的四条翠绿色的玉带的话,那么,横跨于四河之上30余座桥梁,星罗棋布于京城之间,更像是镶嵌在这四条玉带之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给京城平添了几分点缀,使其在宏伟之中不失秀丽。如当时汴河之上有虹桥、相国寺桥、州桥等14座桥梁,蔡河之上有龙津桥、新桥等13座桥梁,金水河之上有白虎桥、横桥等3座桥梁,位于五丈河之上的有小横桥、广备桥等5座桥梁。这些桥梁的架设使京城东西可以贯通,南北可以直达,极大地方便了京城的交通运输,保证了京城的物质供应,也给京城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许多桥梁的位置,均处于京城内的交通要道之上,如果说从宫城南门宣德门向南,经里城朱雀门直达外城南薰门的“御街”是当时全城布局的中轴线的话,那么,“御街”与汴河相交的州桥一带,则应是全城的正中心,其他如广备桥位于通往当时的重要驿站“陈桥驿”的要道之上;蔡市桥位于通往当时的重镇封丘的要道之上等。城区之内许多桥梁附近还成了城内的闹市区或商业中心,如从州桥向南到朱雀门外的龙津桥一带,是全城著名的商业区,闻名遐迩的“州桥夜市”就位于该处;汴河东水门外的虹桥一带,堪称当时东京城的东大门户;大相国寺前的相国寺桥处,其实是深入城区的一处汴河港口,或者可以说是东京城内的一处大型货物中转站。 在北宋东京城诸多的桥梁中,已经考古调查勘探能界定出位置的,大致有州桥、龙津桥、相国寺桥、金明池中的仙桥等,而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目前则仅有州桥。1984年8月,开封市政公司在大南门里中山路中段修筑大型下水管道时,开封文物考古队在当时市皮鞋厂(今三毛时代购物广场前)的东侧探明了古州桥遗址,并对桥址作了初步考察:桥面距中山路地面深约4.5米,经实测,桥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保存基本完好。 在遍布东京城内众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国寺、开宝寺、天清寺、太平兴国寺最为著名,号称东京四大寺院。 |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6-10-28 07:51:11 -- 北宋东京城的寺院 由于北宋最高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转变,大力提倡佛教,致使北宋一代“士大夫多修佛学”、“崇道教,兴佛法”、“营佛事,创梵宫”几成时代风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东京城内的许多宗教建筑,尤其是寺院建筑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许多寺院修建的奢华程度,远非一般的官府可比,实乃东京城内除皇宫之外最为华美的建筑群体。 在遍布东京城内众多的佛教寺院中,以相国寺、开宝寺、天清寺、太平兴国寺最为著名,号称东京四大寺院。作为七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开封至今仍保存着大相国寺、北宋开宝寺中的铁塔、天清寺中的繁塔等著名佛教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