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index.asp) -- 汴梁茶馆 (http://www.izhen.cn/dv/list.asp?boardid=64) ---- [分享]企业为什么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 (http://www.izhen.cn/dv/dispbbs.asp?boardid=64&id=34989) |
-- 作者:fst891 -- 发布时间:2007-08-02 14:53:38 -- [分享]企业为什么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 企业为什么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 说起这个话题,可能会遭受到一些人的反感。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性,就是接纳和培养一些毕业生,使他们尽快的在社会上得到锻炼,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这里所要讲的,不是关于企业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成本的问题。我所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都是北京的一些中、小企业,员工的规模自20人到200人不等,公司的性质为股份制、外资企业等。这些公司在北京很普遍,应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在我分管人力资源的时间里,一般都是要求给予应届毕业生招聘快速通道,让人力部门尽量节省被招聘人员的时间,合格则很快录用,不合格也尽早给予明确答复,以便毕业生再去找其他工作。在北京这样的一个城市,生存压力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很大的。 投递简历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投递简历了,说明你应该对你应聘的公司、职位有所了解,认同该公司、该职位才投递简历。而事实上做到这些的应聘者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直到坐下来谈的时候,还对自己应聘的公司和职位毫无了解。这样,招聘单位也只能再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和职位,同时更多的听取被应聘者自我介绍,在沟通起来缺少互动性。如果有应聘者对招聘公司稍微了解一些,双方沟通起来就容易,应聘者也比较容易在感情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说明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具有了准备前期工作的职业行为,也会更容易的被看好。另外一部分人,就是在接到面试通知以后,单方面失约面试。这说明投递简历具有盲目性,同时也失去了一次工作机会,因为没有直接接触,毕竟失去了直接沟通彼此了解的机会。 面试迟到主动要求更改面试时间 遵守时间是一个良好的承诺,这个细节很很重要。也许你的面试会有几个,但是不要忘记你的承诺是有先后顺序的。凡是不能遵守面试时间的人,在后来的工作验证中,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细节决定了成败。 薪金要求超过市场范围 应届毕业生的最大特点是,在简历中把待遇要求的很好,但实际能力会与其要求的薪水不成正比。我所工作过的公司一般毕业生工资水平应该是2000-6000之间,在北京这个城市应该是较好水平。但也有个别应届毕业生把月薪要求5000以上的,但看看简历,也没发现在工作能力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的简历,一般不会被通知面试,因为通知面试了,就是用人单位接受了你的要求,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双方接受条件的基础上一般才通知面试的。北京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一般应在1500-3000为宜,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有一个过度的过程。有的毕业生会认为我本科毕业了,在读书的期间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比较高,那么现在毕业工作了就应该得到一定回报。教育的成本是国家的教育机制决定的,在短时间内企业一般是没有能力接受的,自然不会认同。另外有的同学可能会考虑在北京的生存成本,所以根据这个开具薪水要求。殊不知,有多少成功人士当初在北京还住过地下室呢?一个员工在某公司工作,不是公司能付给你多少薪水,而是通过公司给你的这个平台,看你究竟能赚多少钱。相信有能力的毕业生,都是塌实的学习工作经验,从而完善自己,在毕业一、两年以后通过自己的能力提高来提升自己的薪水,而不是现在。 工作浮躁不稳定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的认知程度比较差,还不是很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工作时间打私人手机电话,频发短信,都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八小时之内很难把精力集中在工作氛围当中,会觉得自己和工作很难融合。另外,有人会把工作想得神秘,一旦发现工作只是围绕一定的事件周而复始的重复,会觉得很单调和乏味。最后的结局就是厌倦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想换工作换行业,在毕业后的一定时间内还不能给自己有相对定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工作性质差别是很大的,换了另外行业的工作,有些工作就必须从头再来。 找工作难企业招聘也难 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曾经说道,“从诚信谈起”。李先生所说的“诚信”,我理解为首先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首先对自己“诚信”,对自己“诚信”,就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正直,用自己的创造和服务,得到社会和他人认同,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要和所有的老员工一样,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共同努力,这就是“团队精神”。同时,也要做一个主动的人,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持之以恒。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此贴子已经被太阳雨于2007-8-2 19:09:42编辑过]
|
-- 作者:树袋熊 -- 发布时间:2007-08-03 00:43:5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