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index.asp) -- 汴梁茶馆 (http://www.izhen.cn/dv/list.asp?boardid=64) ---- [分享]《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http://www.izhen.cn/dv/dispbbs.asp?boardid=64&id=41814)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6 19:30:26 -- [分享]《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下称《激情》)之后,康洪雷导演的第二部军队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下称《士兵》)又在07年的全国荧屏火了。又是康洪雷,又是军旅生活剧,第一部你可以说是碰巧或运气好,但相隔六年后的《士兵》(编剧兰小龙)居然是一部没有大腕没有 众所周知,《士兵》这部剧是由广大观众的口碑“捧”出来的。在新浪网举办的第二季全国观众网络投票里,《士兵》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毫无争议地高票当选为“最佳男演员”。今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电视
农民与军队的血肉联系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以农为本的民族;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 原创:永生不灭的中华军魂——《 郭 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9:33:40编辑过]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6 19:31:04 -- 我们在回顾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时候,不难发现一个关键性的事实:中国革命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新中国的成立、共和国的建设,都离不开农民。毛泽东同志本人就是农民的儿子,他在领导土地革命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历程中,从中国革命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毛主席强调指出,农民问题就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是人民军队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因此,毛主席曾经告诫全党,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没有力量。事实上,人民解放军自建军至建国前,从将帅到 当然,农民与军队的关系早已为人所熟知,军事影视作品里也不乏农民军人的角色(如《亮剑》里的李云龙),而且康导在《激情》一剧里亦已通过“石光荣”这个人物从侧面反映过这种联系。但如《士兵》一剧里通过几个主要角色(许三多、成才、史今、伍六一)集中地描述和表现一个非常完整的农村士兵群体,在中国影视史上恐怕还是头一遭。兰编通过描述许三多一家的生活经历,非常突出(却并非刻意)地反映了农民与军队的这种血肉联系。在剧中的开篇,许百顺努力将三个儿子送去当兵,尽管其出发点仅为了替儿子谋个好出路(这在中国实在是无可厚非);中段部分许百顺来部队要求许三多复员回家,但在战友们的热心帮助下许三多坚持留在了部队;结尾部分许三多家里不幸遭灾,又是在战友们的热心帮助下,许三多不仅解决了家庭困难,还赢得了父亲的认同(北师大影视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6 19:31:20 -- 永生不灭的中华军魂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放在过去肯定要大张旗鼓地“献礼”、“致敬”什么的,现在当然不时兴这个。但我个人认为,《士兵》一剧完全可以作为一部向建军八十周年献礼的艺术作品,因为它堪称 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成功,不在于拥有金钱和地位,而在于有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同样道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在于面积和人口,而在于有没有国魂;一支军队是否强大不在于拥有什么武器,而在于有没有军魂;一个民族是否强大不在于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6 19:31:48 -- 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毛主席这段话,完全可以看作是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伟大军魂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在今天,关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哲学领域或科学领域仍然存在着分歧严重的学术争议。笔者认为,通过审察二十世纪以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科研成果,基本上可以判定人类的精神(或称为意识)也是物质存在形态之一。如同 《亮剑》里的李云龙所要极力强调的“军人意志(亮剑精神)”,实质上指的就是由毛泽东思想所铸造出来的铁血军魂。《激情》里的石光荣之所以在和平时期仍坚持成为“一支冲锋枪”,坚守“打仗是军人的本份”,同样是在体现着人民军队的不灭军魂。当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和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居然打败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后来又以“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就帮助人民共和国赢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年的中国拥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军魂、国魂和民族魂,因此能够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得弱小的物质力量产生倍增作用而发挥出异乎寻常的威力,为中国争得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国地位。改革开放近30年来,由于社会上物欲横流、崇洋媚外,当代中国的国魂和民族魂已被腐蚀了大半;而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仍在千方百计力图瓦解中国军队的军魂,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6 19:32:06 -- 真实的平凡就是真理 关于《 《士兵》一剧里几乎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因为正如“老七”所说的:“信念这玩意儿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剧中每一个优秀的军人都是在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都在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史今,为了带好每一个兵可谓呕心沥血,甚至甘当人梯;伍六一,刚强勇猛的尖子兵,宁愿生吃田鼠肉却不吃现成的馒头,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拒绝施舍照顾坚决带伤退伍;就连那个新兵蛋子马小帅也能为了不违规,边喊着“别以为我来连里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好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边主动拉响了弃权的信号弹。高城、王团长、吴哲、袁朗这些军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同样是中国军队的栋梁和骄傲。热爱祖国、忠诚祖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充满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威武形象。从这个意义而言,许三多并不是《士兵》一剧的主角,剧中整个军人群体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军事生涯里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永生不灭的中华军魂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6 19:32:53 -- 许三多在剧中有两个情节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其一是一个人默默修路,并因此改变了五班的落后面貌;其二是一个人留守七连,不仅影响了高连长,还拿到了团里的卫生标兵。这两件事虽然在性质上是一件事,但意义上又有所不同。许三多修路除了新兵服从命令的循规蹈矩外,还因为他记住了父亲和史今的话并且创造性地来了个合二为一,“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句话让他“每做一件小事就被他象救命稻草一样抓着”,这种绝对称得上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信念却无意中已经和“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精神相连通了。而留守七连的任务又使许三多增加了一道新考验:寂寞。与战友们一道“做有意义的事”,不难;但在失去团队(也就是寂寞一人)的时候还能不能“做有意义的事”?许三多又做到了。因此袁朗评价他说:“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王团长对他说:“你不光守住了军营,而且还守住了你自己”。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战胜寂寞并且依然坚守原则和岗位,可说是做到了“不放弃”的极致,也就是毛主席所要求的“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因此,许三多能出色地通过老A设置的生死考验,正是渊源于此。 五班的李梦跟许三多说过一句调侃的话,“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因为漫长”。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和平年代的爱国者。在战乱时期,爱国者的目标非常明确而又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但和平年代的爱国者却不好当,因为在一般人眼里,爱国者的奋斗目标在和平时期都已经实现了,再提倡什么“爱国”就是吃饱了撑的,甚至有被打成“爱国贼”之虞。另一方面,和平时期的爱国者还面临着物质欲望的诱惑或压力,尤其在21世纪人人都要竞争,在这种竞争状态里对爱国者的各种考验是非常现实的。如果在漫长而平淡的日常 最后,本文愿以康导在专题研讨会上的一段发言作结,“事隔六年,依然会有人在这么跟我讲,和平年代下的
07、12、05、 |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12-09 07:34:52 --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