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生活开封时事 → [推荐]维护河南形象,你我责无旁贷!希望看完帖子后我们都能有所成长!!!(中篇:“造假”情结)


  共有389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维护河南形象,你我责无旁贷!希望看完帖子后我们都能有所成长!!!(中篇:“造假”情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king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开封秀才 帖子:28 积分:23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7-30 12:40:00
[推荐]维护河南形象,你我责无旁贷!希望看完帖子后我们都能有所成长!!!(中篇:“造假”情结)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08-11 15:43:03 [只看该作者]

中篇:“造假”情结

  河南商人能给自己烧一把火吗?

  今年元月初,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首都15家新闻单位评选“2000年中国十大新闻”,其中一条是:“11月下旬到12月初,河南省棉花造假案和‘有毒大米’案被相继曝光。 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紧急行动,有力打击‘假棉花、毒大米’等造假活动。”连续两起假货大案轰动全国,河南市场“一假再假”引人关注,河南商品甚至河南人的形象一再蒙羞,代价沉重。

  河南是个大省也是个穷省,百姓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从内心来讲,他们对假冒伪劣的东西并不排斥——因为价钱便宜。90年代初,当“河南巩义市假电线泛滥”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后,大批商贩蜂拥而至,抢购假电线。在河南乡下,有的人甚至专门买假烟吸、买假化妆品抹,会造假的人被乡亲们视为“能人”。在省会郑州,汽配市场里的假冒伪劣产品占60%以上,因其价格低廉,一些公车司机就有意装配假货,志在贪污。

  去年年底,郑州的《东方家庭报》曾打算推出一个“‘放心街’打假系列报道”,并专门组织了“打假小分队”,去郑州市的“购物放心街”——北二七路上捉假。不料想,“系列报道”刚发出第一篇就夭折了。

  当“打假小分队”的记者去某职能部门联系下一步执法检查事宜时,该职能部门领导人气愤愤的,指责《东方家庭报》的打假报道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记者追问究竟,该负责人举例说:“某商场是国有企业,国企有困难。即使在经营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应该私下解决……”

  10年前,当“温州鞋”变成“劣质鞋”的代名词时,温州商人敢于在杭州武林广场放一把火,烧掉成千上万双劣质鞋,宣告温州人从此与假冒伪劣彻底决裂。然而,河南商人却绝难向自己烧起这样一把大火。

  有个商场副总曾向记者讲起郑州著名的“打假斗士”刘氏兄弟去该商场打假的故事:

  “……刘氏兄弟看见钟表柜有假雷达表,就跟营业员说:‘我想买手表送礼,你一共有多少?’营业员说有两箱,小刘说两箱我全要了。他俩提着表,先去雷达表专卖店,请人家鉴定。专卖店说表是假的,刘氏兄弟马上就去技术监督局,领着他们来找我,说你这是假货,我们要处以50倍以上罚款!

  “我说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几十块钱一只表,顾客肯定知道是假的。知道是假的他还买,说明顾客也有这个需要。你别管它假不假,能看时间就行。好说歹说,技术监督局的人说不行,起码罚款5000元!刘氏兄弟也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你一点儿不表示,以后我们怎么去别的商场索赔呀?’我说这样吧,你们跑这一趟也够辛苦的。小刘买的两箱表,我把钱退给他;我再出1500元,你们跟小刘看着分分吧……就这样把他们打发走了。”据该副总说,他们那个商场卖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假货,“技术监督局的人知道,有时候也来查”,他们就把假货先撤下柜,等检查人员走了再摆上。如果假货来不及撤离,就会被检查人员没收,但“一般不会罚款”。如今,刘氏兄弟中的弟弟刘政权说他已厌倦打假生涯,在洛阳开起了照相馆。他说:“刘政权”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他以往的“打假斗士”身份,“对自己做生意不利”,所以毅然改换了名字。

  河南籍作家李佩甫在刻画河南风情的长篇小说《羊的门》中,曾提到一个“造假亿元村”村长的辩白:

  “要叫我说,(香)烟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毒害人的。那么,真的,就是真毒;假的,就是假毒。相比起来,是假毒好呢,还是真毒好呢?再说了,烟总归是一股烟,冒冒气而已。我这里真也罢假也罢,养了多少人呢。别的不说,光镇上的干部养多少?工商、税务又从我这里拿走多少?……”

  这种观点,在河南的许多造假、卖假甚至打假者心中,都堪称一种共识。

  “抢救”假货

  通常,各级稽查部门查获了假冒伪劣商品,一般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当众毁掉:用大火烧、开轧路机轧……然而假冒伪劣的东西好歹也是件东西,这么毁掉,谁都会认为很可惜。今年“3·15”,驻马店市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将去年10月份以来联合打假查获的大批假冒烟酒、食品、饮料等20多个品种的假货集中到驿城区北垃圾场进行销毁。

  “真是心疼人!真是心疼人!”大门外久等的人们,看着院内熊熊燃烧的火焰顿足长叹。下午3时26分,锁着的大门打开了,苦等数小时的人们兴奋地冲进垃圾场,不顾被烧伤的危险从火中疯狂“抢救”正在燃烧的假货。

  余火还在燃烧,他们不顾烟熏火烤勇猛地在火中刨找,将刨翻出来的一条条假烟、一瓶瓶假酱油、一件件假冒电器等装上人力三轮车,火速运到大门外卸下,然后快速返回继续刨找。下午5时,“抢救”行动结束。这群“火中取栗”的勇士共“抢救”出假酒300多瓶、假烟100多条、假冒兽药“驱虫霸”300多袋、其他假冒商品近4000件。勇士们欣喜地说:火中抢回的假货,烧损严重者自用,未烧损及烧损较轻者廉价卖给别人。火中抢救一个多小时,每个人救出的东西都能卖百元左右。

  第二种处理假货的方法,是把它便宜点儿卖掉。关于这种方法的实施,《羊的门》里也有一段生动描述:

  “一旦处理假烟的风放出去,整个县城就像炸窝了似的,买烟的竟然如此之多!连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们也都是一箱两箱、三箱五箱的争着要。说起来,也都明明知道是假烟,可这假烟的赚头太大了,只要弄出去,换一个地方,出手都是钱哪!谁还管它是真是假?县里的干部,沾亲带故的谁没有一两个做生意的亲戚?于是就人托人、脸托脸地找来了……开始的时候,是谁要都给,后来一看不行,就由范骡子(查处假烟行动的负责人)批条,让人去稽查大队买。后来批着、批着,范骡子也顶不住了。找来的领导、熟人太多,有的甚至连钱都不给,就成箱成箱地把烟弄走了。于是,范骡子心思一动,就弄了两个内部价格,一个价是由他批的,这个价略高一些;另一个更为便宜的价格得让县委书记呼国庆亲自批。一出现两种价格,县里的干部们都把买假烟当成了一种‘福利’,你给亲戚帮忙,我也给亲戚帮忙,你能找书记,我也能找,一时,人们蜂拥而至,都来找呼国庆批条子。连市里的一些干部也不断地写条子来,条子都是写给呼国庆的。这么一来,找呼国庆批条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在这段时间里,连县里的一般干部的吸烟档次都普遍提高了。干部们无论大小,只要见了面,你掏出的是‘红塔山’,我掏出的就是‘阿诗玛’,他一掏又是‘大中华’……谁也分不清是真还是假了。气得一个很有实权的银行行长直骂大街:‘我×!我一盒几十块,他一盒才几毛钱,掏出来还××一个样!跟谁说理呢?!’”

  造假之风盛行,原因之一是缺乏品牌意识——缺乏维护某一品牌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传统。很多人(造假者、监督部门、消费者)认为只要东西是真的,即使牌子是假的也无所谓。滑县的“道口烧鸡”闻名全国,滑县城里就到处可见“正宗道口烧鸡”的招牌,谁看了也不以为怪;开封的“天下第一楼”包子是中原美食一绝,但现在不但开封,就连郑州都有好几家互不相干的“天下第一楼”包子在热卖。如果你抢了别人的商品当成自己的来出售,你的行径肯定会为众人所不齿;但若你抢过别人的牌子,贴在自己的商品上卖,大家就都会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原因之二,是河南对品质观念不够重视。即使东西不是真的,但跟真的差不多,就也会心安理得地卖给别人。比如拖拉机和推土机“差不多”,就有人把旧拖拉机改装成推土机来卖;从下水道里打捞出来的“泔水油”跟色拉油“差不多”,就有人把“泔水油”提炼成色拉油出售……

  当然,也有一部分造假者曾刻意“追求”品质,但他们并非是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生产出一流品质的产品,而是千方百计追求虚假的“品质”,如大量掺杂“增白剂”使劣质的面粉看起来显得雪白,大量使用花生油、白蜡油使陈旧的大米看起来显得鲜亮等等。这些商品表面的“品质”越好,顾客也就受害越深。

  原因之三,是在河南商人心中,还没有普遍确立起经商的信用观念。信用体系脆弱不堪,假货就必定会大行其道。

  讨“压岁钱”的闹剧

  有一则点评各省百姓口碑的帖子,其中对河南百姓的评价是:“河南人兼具农民的狡黠、土匪的泼皮、*商的毒辣、传统官僚的厚黑和流氓无产者的无所不为。”

  这当然只是一小部分河南人的形象,但却影响着河南人的整体声誉。身为9000万河南人民之一员,猛然听到这个评价,笔者也颇不服气,然而看到河南报业网今年2月13日的一则报道,把上述这部分“河南人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哑口无言!报道说:2月5日,在河南省栾川县境内的209国道上,当有汽车经过时,一群群穿红戴绿的男女蜂拥而上,占据公路,“十来个男人在路中间架起锣鼓,面对汽车敲将起来,十几个女的则随着鼓点,在路上扭起秧歌。车刚停下,路两侧又杀出二三十个小孩,四面围住汽车,一边不停作揖,一边念念有词:“我给叔叔拜个年,叔叔发点压岁钱!”敲鼓的男人则喊道:“一个小孩最少20元,少了不行!”过往司机无奈,只得掏出腰包,逐个儿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这种“讨压岁钱”式的剪径,也算是有点创意的策划了,因此,它一*便惹来附近村寨的人们群起效尤。据一名司机讲,在栾川县境内32公里路段,远的不过千米,近的不过二三百米就有一“狂欢卡”,本来几十分钟的路程,他跑了两个多小时,支出“买路钱”400余元。

  这名司机说,在山川乡一个叫寨子的村边过“卡”时,他劝那些成人:“你们这样做,对孩子影响多不好!外地人看了,会给咱栾川留下啥印象?”这时,一个敲鼓的青年走到他跟前,掂起鼓槌朝他前胸连擂几下,他疼得龇牙咧嘴,但不敢理论。那青年一把从他手中抢去钱,挥舞着对众人喊:“不信他不服气,咱就专治这难缠人。”

  无故遭劫、一心劝善的司机倒成了“难缠人”,可见劫道者“理直气壮”的感觉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