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休闲汴梁茶馆 → [分享]《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共有218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分享]《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2-06 19:30:26 [只看该作者]

《士兵突击》最经典观后感!!!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下称《激情》)之后,康洪雷导演的第二部军队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下称《士兵》)又在07年的全国荧屏火了。又是康洪雷,又是军旅生活剧,第一部你可以说是碰巧或运气好,但相隔六年后的《士兵》(编剧兰小龙)居然是一部没有大腕没有明星,甚至没有女性角色(自然也没有爱情故事)的“纯爷们儿”军人剧,却又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而且影迷(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和女性观众)的热度远远超过了《激情》,这就不能不让人对康导刮目相看了。
    

  众所周知,《士兵》这部剧是由广大观众的口碑“捧”出来的。在新浪网举办的第二季全国观众网络投票里,《士兵》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毫无争议地高票当选为“最佳男演员”。今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士兵》专题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的各位领导以及北京各大院校的教授、影视评论家和新闻媒体记者都参加了这个会议。对于《士兵》这部电视剧,广大观众与专家学者前所未有地一致作出了高度评价。网民们不仅追捧自己喜爱的角色和演员,更在剧中人物言行的感召下,开始改变以往的旧习惯转而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专家们则从编导功力、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人物性格、思想意义等各个方面作出了非常专业的评论,让人感动之余又获益良多。笔者在此尝试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作两点补充:《士兵》一剧所描述的“许三多”从一个憨厚朴实而又傻呆懦弱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忠诚勇敢而又技能超群的特战精英的全景式历程,其中所涵括的宏观意义一是全面地、细致地表现了农民子弟与中国军队的血肉联系;二是具体地、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永生不灭的伟大军魂。


    

  农民与军队的血肉联系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以农为本的民族;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就是民族、文化、国家生存的源泉和发展的基础。在军事领域里,农民始终是中国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基层士兵大部分来自因长期劳作而体格强壮的农民子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征战不休,在历史上首次产生了以征发农民(即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为主的郡县征兵制。此后,历代兵制基本上均以农民为征募对象。汉武帝时开始建立组织士兵从事耕织的军屯制度,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均曾大规模推行屯田制。隋唐时期改革府兵制,军户编入民户,府兵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实行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军制。明朝实行卫所军制,官兵在驻地自耕自食,亦农亦兵。鸦片战争后,满清朝廷的八旗兵与绿营兵已严重腐败,曾国藩在湖南农村召集乡绅为将领、招募乡丁为兵勇,后来本属地方武装的湘军(及其支系淮军)一跃成为晚清时期的国家军事力量。总括而言,由于政治制度的限制和农业文化的熏陶,大部分农民子弟先天具有老实善良的性格和封闭保守的心态。然而,在需要保卫家乡和捍卫国家的时候,他们从来都是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铁血战士(战败或投降那是将领乃至皇帝的责任)。

原创:永生不灭的中华军魂——《士兵突击》观后感
    

  郭 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9:33:40编辑过]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