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红心向着党中央
由于没有电台,自撤离鄂豫皖苏区后红25军一直无法与党中央联系。在长征途中,红25军总是设法寻求党中央的信息和指示,力图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行动。红25军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多次说:“消灭敌人一个团,不如缴获一部电台,以便能够得到中央的指示。”
袁家沟口战斗后,红25军乘胜东进,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致使正准备由西安开往天水的东北军第51军紧急改变计划,准备保卫西安。就在红25军进逼西安途中,徐海东等人从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此时,是继续坚持北上还是向川西方向转移,红25军面临着重大抉择。在这关键时刻,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送来了党中央的文件,并确切证实了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和准备北上的消息。此时,几十万国民党大军正向川陕甘边地区集结,企图将主力红军围歼于川西地区。
1935年7月15日,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为配合主力红军行动,红25军主力迅速西征北上,会合陜甘红军,发展和巩固西北革命根据地,同时成立鄂豫陕特委,领导红74师在鄂豫陕苏区坚持斗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次日,红25军4000余名指战员离开鄂豫陕苏区,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当时,徐海东在动员大会这样说:“我们这次西征北上的行动,就是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这对全国革命是有重大意义的。”红25军沿秦岭北麓冒雨向西挺进,于7月31日占领双石铺。俘虏的口供和缴获的文件和报纸进一步证实了中央红军正在北上,而国民党军胡宗南、马鸿宾等部,均部署于川甘边境、渭河沿线和西(安)兰(州)公路上,全力堵截中央红军。为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红25军决定进入甘肃,威胁敌人后方。
8月初,红25军先后攻占甘肃两当、天水县城,天水是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红25军缴获大量军需物资。随后,红25军强渡渭河,攻克秦安县城,切断了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兰公路。蒋介石从成都行营接连发出5道电令,从川西调兵堵截追击红25军。红25军的行动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有力地钳制和吸引了大批国民党军,策应了主力红军在川西的行动。蒋介石在盛怒之下,悬赏25万块大洋通缉徐海东。徐海东成为与*、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人。
8月15日,红25军进入宁夏隆德县兴隆镇等地回民聚住区。吴焕先颁布“三大禁令、四项注意”,
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广大回族群众热烈欢迎,被誉为“仁义之师”。还有十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后来,*得知此事,夸奖了红25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8月中下旬,红25军在隆德、平凉、泾川、华亭等地与国民党军周旋,切断西兰公路18天,迫使国民党军再次抽调兵力对付红25军,有力的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
8月21日,红25军在甘肃泾川县遭到国民党军35师208团偷袭。经过殊死战斗,红25军全歼208团1000余人。在激战中,军政委吴焕先牺牲。
红25军在陇东地区与国民党军周旋期了半个月,始终没有得到中央红军的确切消息。此时,国民党军第3军、第51军、第35师各一部逼近红25军。鉴于一时无法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徐海东决定率红25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首先巩固陕甘苏区,再配合红军主力北上。9月初,红25军强渡泾河,途中多次击败尾追的国民党军。9月15日,红25军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26军、27军胜利会师。
至此,红25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红25军和陕甘红军会师后,为统一指挥作战,两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共7000余人,极大的增强了陕北的革命力量。
10月,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红15军团分别发起劳山战斗和榆林桥战斗,歼灭国民党军近6000名,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
11月上旬,中央红军与红15军团在甘泉地区象鼻子湾胜利会师,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在党中央、*的直接指挥下,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6:07:5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