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休闲汴梁茶馆 → [转帖]过过圣诞节何妨,博士把国人想得太低


  共有154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过过圣诞节何妨,博士把国人想得太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春雨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059 积分:45214 威望:16 精华:22 注册:2006-06-27 10:14:02
[转帖]过过圣诞节何妨,博士把国人想得太低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3 11:46:07 [只看该作者]

圣诞节又要到了,街上到处是圣诞促销的宣传,随处可见耶诞树和圣诞老人。孩子们开始选购贺卡,为了圣诞,更多的是为了新年的互赠。

面对圣诞的气氛,人大、清华等学校的十位博士联名发出倡议,提出抵制圣诞节。读过他们的倡议书之后,禁不住发笑,觉得颇有些威言耸听的意味。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我们,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诚然,西洋文化这些年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入侵中国。不过简单地把这一切归罪于圣诞节,就像归罪于西洋快餐,归罪于情人节一样,不免显得有些嫉妒和狭隘。在经济全球下、思维多元化的时代,各个民族各种不同风俗文化,相互渗透和沟通。这就象中餐馆在美国的普及,哪个美国人没有吃过一顿中餐?中国人吃把洋快餐,过把圣诞节,有什么不可?

圣诞节不过是国人体验快乐的一个机会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为了庆祝耶稣诞生而举行的庆祝仪式。即使在美国和欧洲,最初也是只有基督教徒才庆祝圣诞节。不过时至今日,圣诞节在西方早已不是简单的宗教节日了,已经变成了宗教与西方传统文化的混合体。西方很多人也不信基督教,可是他们一样过圣诞节,一样享受圣诞长假的喜悦。把过圣诞节上升到信奉“耶教”或者潜在的一种意识,是没有必要的。很多老外看到圣诞节在中国流行都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教;中国人更多地是利用这个节日让自己平淡的生活更丰富一些。因此中国人和西方很多不信基督教的人过圣诞节一样,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过圣诞节,不是因为基督教和圣诞节的神圣。在中国,国人们更多是将这个节日视为一种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在西方的圣诞节并没有大型的派对和舞会,因为在西方传统里,圣诞节是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共享大餐,一起打开圣诞礼物,一起去教堂。对于国人,春节作为合家团聚的日子,和家人共度成为一种传统。国庆节与“五一”,由于季节关系和放假时间较长,旅游成为首选。于是,圣诞节、情人节就成为三五好友相聚共度的良好时机。国人的圣诞晚会更多地在大学和有外国人工作的地方出现。至于孩子们过圣诞节的时候,更多的借用一种载体来让孩子在沉重的学习过程中干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放松,再说唱几句圣诞快乐,和背诵论语本身也并不矛盾。

互赠礼物,竖起圣诞树,在壁炉边挂起长袜,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这本来就不是基督徒传统的庆祝方式。这是近200年来,西方人把圣诞节不断演化的产物,中国人拿来用用有何不可。至于对“圣诞节”流行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商家,这些博士应该去做个调查,哪个不是更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圣诞促销更多意义上不过是元旦和春节营销的前奏罢了。

别把过圣诞节上升到文化无意识的层次

“这是国人的一种文化集体无意识,即在对“耶教”没有任何价值认同与宗教归属的情况下,就随“耶教”之波,逐“耶诞”之流,无意中为“耶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推波助澜,为中国的“耶教化”营造了文化氛围,做了“传教士”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思维狭隘性的表现。

文化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文化和传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要想让别人喜欢你的文化,除了自己的重视,政治的,经济的强势也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中华传统文化也一样,能否发扬光大关键在人。稍稍有点独立思维的国人都知道西方文化在向中国渗透,这有什么可怕的?有能力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让西方人更多的关注中国文化,这才是水平。学习英语是因为可以增长眼界,可以帮助就业,听英文歌曲是因为很多经典的旋律吸引人,过过圣诞节是因为在高强度的工作学习之余,过了一个放松的日子,仅此而已。

“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经过百余年来国人对自家历史文化传统系统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颠覆之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已经呈建制性退场和整体性崩溃,导致中国缺少主干性的价值信仰和文化形态,进而导致中国现代文化的荒漠化和混乱化,从而为“西风劲吹”和“诸神乱舞”打开了方便之门。”

探寻主体是哲学的思考,而把过圣诞节上升到哲学思考的高度,也只有这些哲学博士才能想得出来。接受西方的文化,享受西方的快乐和弘扬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哲学不是用来吃饭的。中国的大多数国人在生存问题面前,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哲学问题的。

“无论如何,问题关键在于国人是否能幡然醒悟,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化集体无意识,是否有了走出此种文化集体无意识的自觉和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决心和勇气、责任和使命。”不知道国人要醒悟什么?读起来似乎只有这些博士们是清醒,而广大的中国人却都还在沉睡之中。似乎诸位博士也太低估国人的思想性了吧?思想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思维中,不是只有学哲学的人才有高深的思维。中国现在为什么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这才是哲学博士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圣诞节不是基督教传播的温床

“我们对中国的‘耶教’问题抱以了解的同情……,种种原因使得‘耶教’成为部分国人的可能与选择,使得‘圣诞节’成为国人无法躲避的文化景观。” 不知道几位博士是不是站得太高,看得太远?如此一说,是不是太抬高基督教在中国的地位了?基督教在中国毕竟只是一个极小的宗教派别。即使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佛教,信奉的也是极少数人,更别提基督教了。

“应该从正面意义上理解宗教的价值与功能,挖掘佛教、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作用,尤其是需要充分发挥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占据主干地位的儒学的宗教性社会功能,高度重视目前民间社会重建儒教的呼声与努力,积极推动儒教的重建与复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没有必要盲目排斥基督教。难道佛教就是中国自有以来就有的,就不是外来的产物?提倡宣传佛教,和宣传弘扬基督有什么区别?至于孔子本来就不是宗教领袖。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最大弘扬的一个流派。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远远高于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姑且不说一提中华传统文化就唯儒学是仰,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才是它历经千百年来不衰的基石,才是它得到最大传扬的基础。仅以儒学自宋以来,历经多朝而不倒,就因为它不是宗教,才具有比宗教宽广的多的包容性。

在当今社会,“圣”这个字似乎已经成为了流行的代名词。把“圣经”、“圣诞节”、“圣诞树”等改称为“耶经”、“耶诞节”、“耶诞树”等。简直就是在掩耳盗铃。难不成当我们向西方宣传中国的春节时,也要把“年”换个词来对外表述?



笔者更愿意相信十大博士的文章是一种炒作。十大博士来自不同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什么不用一个高校的名头,而偏偏要拿出10个著名高校的名头,显然是为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周作人老先生说过,中国人的中庸思想,使得他们太善于为标题做文章。为了标题做文章,文章可能很精彩,可是独独缺乏思想性。

借问诸位博士一句,在研究哲学的时候,难道只学习了儒学?就没有读过老庄和法家?就没有读过苏格拉底和奥古斯丁?我不相信哲学博士没有读过这些,如果读过甚至研究过,难道你们就没有被西化的倾向?如果连你们这些读过他们的人都没有被西化的倾向,很多连圣经都没翻过的国人就更让人放心不会被西化了。过过圣诞节,享受一下商家的促销有什么不好?让压抑的中国大众一年中多几次快乐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祥尔漆业---------全国最大的汽车漆连锁经营企业

祥尔漆业---------使你的生活更精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