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生活开封时事 → [转帖]开封城墙演化始末考


  共有28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开封城墙演化始末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转帖]开封城墙演化始末考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5 07:10:49 [只看该作者]

开封城墙演化始末考

 

马海涛

(文中的错误之处敬请指出)

 

开封,被誉为“七朝都会”,是“中国五大古都”之一。作为城市防御设施的城墙,伴随着城市的演变而演变,伴随着城市的兴衰而兴衰。特别的是,开封城濒临黄河,地势低洼,在经历两千多年的黄河洗礼之后,形成了现在“城下古城叠罗汉[1][2]”的空间格局。从下到上被淤泥淹埋的座座城池,印证了开封城市的发展史,是黄河在开封地区活动的直接证据。因此,研究开封城墙演变对于研究开封城市的发展史、黄河的活动,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研究历代开封城市的规划布局及其对它们的虚拟再现打下基础。本文基于以上目的,在参考历史文献、当代研究并结合考古资料的前提下,将历代开封城墙图定位到精确的今日地图上,为下一步开展考古发掘及开封城市的各项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采用分阶段叙述的方式,对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时期的城墙作具体的阐述,并辅以信息量丰富、精确的可视化地图,使读者对开封城墙的演变形成清晰的印象。

国内对开封城墙的研究不太多,争议却不少。绝大部分研究局限在唐以后各朝代;阐述城墙的演化也是从唐开始,而本文则往前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跨度大了1000年,再现了城墙发展的整个历程。因为开封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也因为城墙叠压很多、很深,给考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使许多史书记载的实物很难考证;加上各种史书记载有出入,使得当前争议较多。本文大部分介绍的是学术界共识,有争议的地方会表明,有错误的地方敬请指正。

1  启(开)封故城——开封城墙名称之源

启封又称开封、南开封,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的古城村,西距古运粮河1.6公里,北距今开封市25公里①。

据文献记载,启(开)封故城始建于春秋郑庄公时期(前743~前701年),当时取“启拓封疆”之意而名启封[3]。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载:“京师开封县,其城本郑庄公所筑。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而城焉,此其始也。”汉初,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唐延和元年(712年),其治所移入汴州(今开封市),此后启(开)封故城逐渐废弃,沦为今日的古城村②。
城墙概况:全长3300米左右,东南西北各墙都略呈一直线。整个城址由西向东逐渐向下倾斜,城址落差在东西墙的距离不足千米的情况下竟达6.5米,与如今一马平川的淤沙平原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了当时城墙是依山丘而建,也印证了黄河对开封地区的影响。(墙基距地表的深度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东墙基:长1105米,宽约10米,其方位为北偏西1度左右,墙基距地表8米深。

西墙基:长965米,宽约30米,其方位为北偏东13度左右,墙基距地表1.5米深。

南墙基:长710米,宽约10~15米,其方位为西偏北8左右,墙基距地表自西向东渐深。

北墙基:长550米,宽约20米,其方位为西偏北5度左右,墙基距地表自西向东渐深。

城门:经勘探,西、南、北三墙分现三处缺口,但只能证实西城门的具体位置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5 07:11:15 [只看该作者]

2  魏大梁城——开封城墙定位之始

魏惠王六年(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县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与启封间以逢泽),改称大梁。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墙定位于此地的开端;此后两千多年,城址没有大的变动。大梁城共12个城门,东为夷门(今铁塔附近),西为高门(今西城墙外约五里之地)[6]。据高门和夷门间的距离及方向推算,大梁城的南城墙大约在今天相国寺前面东西一线,北城墙大约在城北四公里之处。从以上可以推知大梁城与今天开封城相比较,偏向西北,面积稍大[7]。苦于大梁城距地表很深,而开封地下水位又很高,给考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大部分城池还没有勘测出来,使魏大梁城成为千古谜团。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经鸿沟引黄河水灌淹大梁,历时三月有余,大梁城坏,魏王假降。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历经两千多年,魏大梁城现被深埋于地下10余米[8]。秦在大梁设置浚仪县,直到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设立梁州,浚仪首次成为州治。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占梁州,改成汴州。据估计,此时汴州已有城池[20],应紧*汴河北岸,规模不太大,比汴州城略小。

3  唐汴州城——明清城墙之基础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李勉对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①;这次重筑又被称为筑“罗城”②,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把汴河围入城内。扩建后,城周长20里155步[8],城门7座。贞元十四年(798年),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为防止盗贼沿汴河两岸出入城墙,又增设了两座水门,并让其幕僚韩愈著《汴州东西水门记》一文,专述其事。此东西水门即成为北宋东京内城东西墙上的汴河南岸角子门、汴河北岸角子门的前身[9]。重筑的汴州城就成了明清城墙的渊源,奠定了今日城墙的基础[10]。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即后梁,定都汴州,称东都。后唐时期,李存勖迁都洛阳,降开封府为宣武军驻地,仍称汴州。936年,契丹灭后唐,立石敬瑭为晋帝,都汴,号东京。后汉、后周、北宋先后都汴,沿用东京称号;到金才改称南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5 07:11:34 [只看该作者]

4  北宋东京城——开封城墙之辉煌

北宋东京城是在后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周太祖下诏:“开封府修补京师罗城,率畿内丁夫五万五千,版筑旬日而罢。”①这仅是对原墙的修补,并未扩展。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955年)登上里城朱雀门,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跑马圈城,尽马之力,马跑了24公里又355米;周世宗以马跑的范围定为外墙的范围,令人运来汜水的虎牢土筑成坚固的外城。这为北宋外城墙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开始扩建宫城,四角建有角楼,高楼十尺,城墙均系夯土版筑而成。开宝元年(968年),赵匡胤下令重修京城,将全城建成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墙;城墙固若金汤。

皇城,位于北宋东京城中央略偏西北处,即今潘杨湖一带。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将皇城改为砖砌,是北宋三道城墙中唯一的砖墙[11]。皇城东西跨度1570米左右,南北跨度约900米,周长近5000米,与《宣和遗事》所载的“九里十三步”(待考)大致吻合。皇城内还有宫城。[12] [13]宫城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其东西墙各长约690米,南北墙各长约570米,四墙全长2520米左右,与《宋史·地理志》等书记载的宋宫城“周回五里”相吻合。是否当时有皇宫两城尚有争议(待考)。

内城又称里城、旧城,周长仍为唐李勉所筑时的20里155步,城门此时已达10个,角门子2个⑤。据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中的考证,唐宋长度大小几乎相等,宋里城应叠压在唐汴州城址上,只是由于京师统一规划的需要,增修了部分城门。北宋外城作为防御外侵的首要屏障,而内城则只起缓冲作用,故对其修复总被忽视。致使宋内城到徽宗宣和年间,已是“颓缺弗备,行人躐其颠,流僚穿其下。”②可见,此时宋内城已是破烂不堪了。经探测得知,宋内城墙略成东西稍长南北略短的近正方形。其南墙位于今大南门北300米左右东西一线,北墙位于龙亭大殿北500左右东西一线,东西墙则与现存的开封城墙基本重叠。其周长全长约11550米,比现在城墙略小。墙基距地表8-9.8米。

外城,又称新城、罗城,是京师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始建于柴荣执政时期,当时周长48里233步①;到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外城已扩至50里165步③。整个外城呈一个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位于开封市四郊。经实测,外城东墙约7660米,西墙约7590米,南墙约6990米,北墙约6940米,四墙总长达28120米;与文献记载外城“周回50里165步”④大致吻合。结合考古资料推测,宋外城剖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底宽30余米,顶部宽约5米,高10米左右,是一座气势非凡、坚固雄伟的军事城池。外城四周辟有护城壕,“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⑥。经勘探发现,护城壕距外城城墙约30米,深11-13.6米,宽约38米,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基本吻合。由于历代兵火水患,如今三道城墙已全部淤没于地下。据初步测量,北宋东京外城遗址距地表平均深度6~8米,最浅的地段距地表0.3米(外城西墙新郑门处),最深的地段距地表11米左右(内城南北墙部分地段)。[14]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5 07:12:00 [只看该作者]

5  金南京城——今日城墙之规模

金末,为抵挡强大的蒙军,“宣宗以京城阔远难守,召高琪筑里城,公私力尽乃得成。”②宣宗命令在加固、加高东西墙的同时,又将其南北墙铲平外扩,将里城向南推进了300米左右,向北推进了约700米①。这次整修确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规模[10]。金南京皇城是在北宋故宫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略有更改,大抵皆宋朝之旧[12]。(宋金城墙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金时期城门名称如何?待考)

元灭金后,开封又更名为汴梁。至正17年(1357年),元将泰木花(秦不花?)(待考)为防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13座城门只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1358年5月,刘福通攻下汴梁。韩机几到此建国号宋,也未将已塞的城门打开;但第二年八月就被元军反攻破。

6  明周王府——里城砌砖之开端

明以前的城墙除皇城为砖筑外,其它城墙全为土筑,只有城楼和城门用砖砌。自明朝开始,城墙大规模的改为砖砌。开封城墙也一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在金代城墙的基础上,全部城墙用砖包砌①,修城后城墙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②,宽2丈1尺,城外又宽5丈深1丈的护城河围绕;因被铲王气[15],只开辟五个城门。此后,明开封城墙又多次修复,曾经达到一个小高潮。对此,《如梦录·城池记》有详尽记载:开封城高达五丈,“敌楼五座,俱有箭炮眼,三方四正十六邪,大城楼五座,角楼五座,星楼二十四座,俱按二十八宿布置;样铺十座,窝铺五十四座,炮楼十座……”。五处城门,加上月门,再加上水门,共有二十五个门洞,每个门洞有铁裹门两扇,共有“铁裹门五十扇”。随着敌楼、炮眼、炮楼等各种防御设施的完善,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墙矗立在明代中原大地上。

明初,开封被朱元璋定为北京。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打消了建都开封的计划后,才罢开封北京,封吴王朱橚为周王[16],封国于此。周王的岳父冯胜完成了周王府及紫禁城的建设,形成了开封城墙、萧墙、紫禁城三重城垣的结构。

萧墙,是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小墙。周王府“周围萧墙九里十三步(九里三十步?待考),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向南是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17]。”内城紫禁城,周围五里左右,高五丈,上有花垛口,四周有城壕环绕四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遵义门”。

但是,明代为保护北京,主要修筑黄河北岸大堤,导致黄河泛滥时给河南地区带来很大危害;开封城墙也受到黄河水的一次次肆虐。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元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城,淹没官民房舍甚多。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黄河决口,水自封丘门入城,宫廨民舍塌坏甚多,城内长期积水。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秋,黄河决口,毁城200余丈,“民被患者万四千余户,没田七千五百余顷”。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官私房舍,淹没过半,居民死亡无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至九月,李自成第三次攻城,城内官兵为灭义军,在开封之北黄河大堤扒口两处,使水淹义军,城内37万人仅剩3万余。明末,开封城为黄河水淹没,只露城垛。



论坛上回帖的意义和技巧(严重潜水者坚决清除)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0-15 07:12:17 [只看该作者]

7  清祥符县城——开封现存之城墙

清康熙元年(1662年),巡抚张自德,布政使徐化成,在明代开封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城门五座,"营建如旧制"。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及各门营建,一如明制。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巡抚阎兴邦修城楼。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黄河自张家湾(今开封市水稻乡)决口,冲毁护城堤;水自南门入城,城内积水深丈余,水浸8个月之久。城墙严重损坏,城外泥沙淤积垫高,旧城无法再用。遂于第二年重新筑开封城墙,历时一年办。重修后的开封城墙,周长22里70步,墙的高度都有所增加,城门升高丈余,而且保存至今,就是现在的城墙[10]。

8  今开封城——亟需保护开发

解放前,开封城虽经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但城墙保存相当完好。解放后,随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城墙对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愈加明显。特别是在建国头十年,旅游业还没发展,人们把城墙当作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城墙受到较大破坏。在1956年和1958年的城市规划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拆掉部分无用城墙[18]。幸好文件没来得及实施。1963年,开封古城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又被国务院正式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才得以保存到现在。

根据1999年的精确实测,现存的开封城墙周长约14.4公里,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共有马面81座,间距70~180米不等;道路缺口12处,但只有大梁门、小南门、河大东门、安远门建有城门,大梁门、大南门、宋门、曹门、北门为开封原有城门;碉堡6座,铁塔公园一处保存较好,其余破坏较为严重。总体来看,西段、北段城墙部分地段保存较好,城墙外壁皆由长45厘米、宽 23厘米、厚12厘米,重约20公斤的一色青砖砌筑而成,某些地段仍有女墙、海墁存在;南段城墙破坏较为严重,尤以大南门向东为最,有些地段里墙高度仅为0.2米,其外墙砖体完全缺失。除西南门东200米和大梁门附近外,城墙墙体内皆有70年代“备战备荒”时期建的人防工事[19]。

只要是游览过开封城墙的人,都会为它的满目疮痍而心寒,都会希望它能在新时期发挥它的功用。现在,纯粹的保护城墙本身,不去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整个城墙地区,不仅会加重开封经济发展的负担,对城墙的保护也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笔者呼吁要从整体的高度,从长远的眼光,从美学的视角对城墙地区进行旅游规划,使开封城墙成为开封的象征、人们游憩的场所、经济发展的动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