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生活开封时事 → [推荐]开封:风云名居今安在


  共有277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开封:风云名居今安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乡村骑士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退休版主 帖子:475 积分:4653 威望:3 精华:24 注册:2005-08-30 09:42:35
[推荐]开封:风云名居今安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3-27 23:48:47 [只看该作者]

2004年第7期《人物》杂志发表了李洁的文章《开封:风云名居今安在》,时隔两年的今天,再读这篇文章,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怀古和感慨,感受开封的文化沉淀。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署名李洁的记者,有可能是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资深文化记者、作家李洁。最近他的历史散文新作《文武北洋》近日被中国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收藏。《文武北洋》汇集了作者对陈独秀、袁世凯、吴佩孚等九位在北洋时期(1912-1928)风云人物的追寻,作者对人物命运的追寻牢牢地吸附在对历史故址(故居、陵园)的探访中,而这种追寻与探访又吸引着读者与作者一起思考近代中国的命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唐宝林为此专程致电李洁,称这本《文武北洋》“又给我们历史工作者带来一阵清风”。下面本版转帖全文,并配以图片,以飨诸君。

开封市是豫东名城,从战国时起,就数度成为中原政权的首都,尤其北宋时,更以“东京”驰名天下,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开封当时的繁荣。宋之后,它还叫过“汴京”、“汴梁”。“汴”是因为城南有条汴河,城以河得名,如同洛阳、济南等。因是历史名都,所以,开封的地名、店名等,往往古风氤氲,像我这次入住的地方,就叫“汴京饭店”。
巧的是,五年前,我曾来过开封,投宿的也是这家挺气派的“客栈”,那一次,我们一行人看过名气很大的铁塔、相国寺等名胜,也在重修的仿古一条街——“御街”里溜达过,但那些储存着近百年历史浓尘的老房子,却只看了一处,即刘少奇的死难地。重访开封,当时的遗憾一下子又被“激活”。于是,独宿古都客栈,未能倒头便睡而是满脑子都是那些想象中的老房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粗数一下,中华民国时的河南督军府(后为省政府),就值得一看——自明代以降,至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头五年,开封一直是河南省的省会,冯玉祥、田文烈、韩复渠、刘峙、卫立煌、商震等一批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是民国时代河南的“主人”。抗战初期,蒋介石还曾来此召集过一次极为重要的军事首脑会议,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韩复渠的性命就是在那次会议后被了断的。抗战胜利后,参加国共军事调停的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先生也曾来此视察黄河防务。对了,还有一位世人景仰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少年时代也是在开封度过的。共和国成立之后,前两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均曾亲莅开封,刘少奇甚至两至斯城,只不过第二次是被押解而来,并最终死于此地的。
以开封城之小,拥有如此之众的历史名人的旧居,教我如何不向往?只是,不知那些老房子尚在否?
抵达开封的次日,我便请河南大学历史系的朋友陪我一同寻访那些老房子。

汴京饭店位于开封市主要的东西通道——东大街上,出饭店大门往南一拐,即是土街。土街已名不副实,成了一条新拓宽的柏油大路,南北通衢是也。北土街10号,即刘少奇逝世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进入大门,见院内墙上嵌着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四位领导人为刘少奇题的词,比之其他人的面面俱到,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只题了五个字:“缅怀刘少奇”。这五个字还被制成挺大的金字嵌在了陈列馆的正门上方。我问馆内的一位老先生,这是他们来此凭吊时写的吗?老先生摇摇头,说:这里来的最高领导人是杨尚昆,但那时这里还没建成纪念馆,杨也还没担任国家主席。原先每到清明节或刘少奇的忌日,他的夫人王光美和子女刘爱琴、刘源等人都会到这里来祭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不大的陈列馆里展示着故人的图片和文字,重点是他两次来开封的史料。最末一块展板上的字是刘少奇预感将与家人生离死别时说过的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是的,历史不是哪个人写的,“盖棺论定”也不过是当时秉政者的评价,从他以“叛徒、内*、工贼”罪名被“永远开除出党”,到共和国以最高葬仪隆重平反追悼,中间不过十年多一点。比之历史上蒙冤的许多大人物,他被诬蔑的时间不能算长。看到那幅刘少奇骨灰撒海的照片,我便再一次记起自己在青岛针织三厂当工人时的所见:1980年5月某天下午,飘起雨星,不知谁说王光美一家要把刘少奇的骨灰撒到海里去,车队马上就要经过厂门口了。于是,工人们不顾劳动纪律,纷纷跑到华阳路上的大门外。没多久,果然有几辆那时很罕见的“大红旗”轿车在前后数辆轿车的陪护下急急驶去,因为每辆车的窗帘都拉了下来,所以,谁也没看清王光美和刘少奇的骨灰盒在哪辆车上。第二天看电视得知,昨天下午,在四艘猎潜舰的护卫下,北海舰队最可夸耀的101号导弹驱逐舰在青岛大公岛附近水域完成了将前国家主席骨灰撒海的特殊任务。把骨灰撒进大海,据说是刘少奇生前对妻子和子女的嘱托,他说:恩格斯就把骨灰洒进了大海。说这番话的时候,已黑云压城,他从一个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忽然成了备受责难的党内斗争的头号对象。如此安排身后事,每每被人们说成是刘少奇带头履行丧葬改革之举,其实更应该理解为这是对未来的一种不容乐观的预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刘少奇是1969年10月17日晚9点多被从北京空运来开封的。这位白发苍苍的前中共中央副主席、共和国主席,已经被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他是被人用担架抬着来的,气息奄奄。与其说是肺炎和糖尿病合谋放倒了他,不如说信念和政治上的绝望使他心身崩溃。195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刘委员长和年轻而漂亮的夫人王光美从郑州乘车来到开封视察,受到怎样的礼遇啊!在众多笑脸的簇拥下,他们登龙亭,游铁塔,与官员聊天,和工人握手,馆中众多的照片让人回顾了当时的盛景。等刘少奇二进开封时,王光美已经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被关进了京郊的秦城监狱,他则成了坐以待毙的苟活者。在此楼一楼的南屋,羸弱的刘少奇度过了他最后的27天。从来到“走”,这个病榻上的老人没再说一句话。夫复何言?
现在,刘少奇呆过的房间,又被布置成了当时的样子:一个标准的医院病床,一柄旧式的吊瓶立杆,有个药柜,有些药瓶。一幅大的故人标准照挂在病床上的壁上,下边摆着一簇鲜花。当年11月12日清晨6时45分,蒙冤的刘少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时年71岁。一直被关闭在这个小院里执行“17号任务”(以刘来开封之日命名)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为这个只因普通疾病而致死的特殊患者刮光了胡须,穿上了一套临时找来的衣服(从北京抬来时他就一直光着身子裹在被子里),然后,用担架把他抬到屋外,拍了张遗容,然后,又把他抬过小小的天井,放进了通往地下室(原为金库)的小过道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狭窄的天井里立起了一座故人的半身塑像,基座上是“文革”中早早被“打倒”的原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来此地参观时的题字:“刘少奇逝世处”。而像的北侧,即是地下室的入口。我凑过去打量了一下昏暗的小屋(过道),只见一个极旧的帆布担架静静地搁在水泥地上,黑黝黝的地下室入口像魔鬼的大口随时要吞没这具担架,看得我不寒而栗!

刘的遗体在这里停放了两天之后,北京的指令到达。11月15日零时刚过,人们打开了这道近半尺厚的金库保险门,用一辆“六九”型吉普车把瘦长的死者拉往开封火化场。因车太短,那一双干瘪的腿不得不伸在外边。怕人看出死者的真面目,人们用白布把遗体缠了个严严实实,推进了火化炉。
  骨灰寄存证是这样填写的:
  骨灰编号:一二三
  申请寄存人姓名:刘原
  现住址:××××部队
  与亡人关系:父子
  死亡人姓名:刘卫黄
  年龄:七十一
  性别:男
  死亡原因:烈性传染病
“刘卫黄”是死者少年时代用过的一个名字,“刘原”则显然冒用了其子刘源的名义。呜呼!一位国家元首的性命,就这样被处理掉了。所幸的是,他的骨灰盒居然一直保存下来了,这样,等到11年后中共中央为之举行隆重的平反昭雪仪式,就不致尴尬——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的追悼仪式上,当年被“打倒”的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不光亲自宣读了悼词,而且还握住泣不成声的王光美的手,用一向言简意赅的“邓氏语言”说了一句:“是喜事,是好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林彪事发后,人们通常把1969年国庆节后中央要人们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当成林的一大罪状,刘少奇最终死在医疗条件不如北京的开封自然也就成了“林副主席一号命令”的罪恶后果之一。其实林彪不过是具体下令者而已。是年,中国和前苏联的长时间意识形态对峙已经演化为边境军事冲突,为防止“社会帝国主义”(*对苏的定性)突然发动侵华战争,*决定自己和大部分中央领导人立即分别疏散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刘少奇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从病榻上抬出京城的。而且,开封市委的这幢老楼也不只接纳了刘一个人,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没被“打倒”的徐向前元帅和也被“打倒”的杨成武上将,当年也被安排进了这个楼里。当地驻军配备了两个排和四挺机*来警卫此楼,不应该单单理解成是对刘少奇的迫害。当年,此院乃开封市委办公楼,刘的居所原为该市主要负责人的办公室,无论怎么说,都最为安全。
北土街10号,从最早的“同和裕银号”,到北洋时期的河南省农工银行,再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开封市政府,共和国时代的开封行署人委(地区政府)与开封市委办公地,迁潮中保留了下来,成为开封市委党史办公室的属地。1993年,开封市委在临街处修建了现在的大门,并在门楣上嵌上了“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几个大字。此馆成了开封一处参观者最多的纪念馆,尽管门票十几元一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9 16:35:04编辑过]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乡村骑士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退休版主 帖子:475 积分:4653 威望:3 精华:24 注册:2005-08-30 09:42:3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3-28 00:20:59 [只看该作者]

距刘少奇死难地不远,也有位大人物的纪念物——沿土街南行几个路口,就会看到南土街与鼓楼街的拐角处有一尊青铜雕像,走近一看,方知是冯玉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在泰山之麓见过冯玉祥之墓,宽大的碑石上有他的尊容,但那只是一轮浮雕头像。而这一尊,是全身塑像,高达数米,应是举世惟一的冯氏雕像。金属铸就的冯玉祥,头戴八角帽,身着粗布军装,一副憨态。像下的基座上,一面刻着他的那首有名的诗《我》(泰山冯墓上也刻着这首“平民生,平民活……”),一面是开封市政府镌刻的《冯玉祥将军像》铭文,文称:“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抗日将领冯玉祥于1922年和1927-1928年曾两度主持河南军政事务”,“为河南市政建设、商业发展等做出贡献,深受人民大众尊敬”云云。为何在此建立塑像?开封党史办的一位老先生道出原委:当年,冯玉祥提倡抵制洋货,特在此地建设了一座“模范商场”,那可是全河南省最大的商场,十年前,那个很大的平房才被眼前这座“玉祥大酒店”所取代。
仰望这位倍受尊敬的前民国将领,本想看到他的高大与雄浑,但因附近都已是连片的高楼和时尚的大幅广告,这使得冯氏形象既低矮又黯然了,庄严与辉煌已是昔日的事了。
严格来说,冯玉祥两度主豫时,都算不上是爱国者与抗日英雄。他先是以北洋军阀政权直系集团里的主要将领身份入主河南督军府的——生于1882年的冯玉祥入主河南督军府时,正好40岁,他是打败了前任赵倜而成为新的中原霸主的。但对他颇不放心的上司吴佩孚大帅很快便把他明升暗降,上调到北京当陆军检阅使去了。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说不上谁对谁错;后来他在开封迎来了蒋介石并与之结拜成为换盟兄弟,冯的西北军也成了国民军的一部分,蒋继续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则出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了河南省政府主席。那时候,他反共的劲头儿一点儿也不比蒋某人差。他的力主抗日和与共产党合作,是在离开河南以后的事了。1948年9月1日,在美国考察的冯玉祥,受中共的邀请,决计返回中国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但在乘前苏联轮船返回的途中,行至黑海,被一场颇为意外的失火夺去了性命,终年66岁。

北洋时期的河南督军府并不在此,而是省府前街。从热闹的街业街拐进中山路,北行不远,就到了省府前街。“省府前街”显然是个老路名,因为自1954年之后,河南省政府就搬到郑州去了,开封作为省会的历史即告终结。
昔日的河南督军府、省政府和后来的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共开封市委的正门,现在成了一个偌大的药店——“百氏康医药店”。我们绕过众多的医药广告牌和一大堆停放着的自行车,向熙熙攘攘的药店深处走去,不断有摊主在热情地问我们买啥药——看来,这里已经被众多的个体药商们分段承包了。穿过药店,是一座好大的院落,大道南北,两边全盖满了简易的居民楼。道的最北端,是一座门前有几根圆柱的老楼。这应该就是早先的河南省权力中枢吧!不过,门口处挂着“开封市大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木牌,整座楼虽说结构未变,但门、窗和墙皮已经完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了。二楼之上,甚至还接上了一层,成了不伦不类的三层建筑。
绕过此楼,见北边还有座单独的院落,院中央是一座全然废弃了的灰瓦顶大平房,四周是些违章建筑模样的临时住宅。走了进去,但见一位偏瘫的老人正坐在轮椅上晒太阳。他证实了我的猜想,这儿确是原全河南省最高权力机构驻地,不过,前些年开封市委搬到新址以后,这里就成了家属大院,只有财政局还在这个大院里办公。他所住的这个“院中院”,原来是省政府的会议厅。“别看这个房子破败了,河南历史上的好多大事都是在这里决定的呢!”轮椅上的老人含混不清地说着。
我想知道,抗战初期蒋介石主持召开的开封会议是否是在这里举行的?老人摇摇头,困难地抬了抬胳膊,嘟哝道:“南关”。

沿中山路一直南行,就是南关大门。出南关再打听,我们三拐两拐来到了一座军营。幸哨兵乃我山东同乡,验过我的记者证后,主动带我进入该部政治处,得到同意后,我们才深入大院内,造访了当地著名的“红洋楼”——人们说,该楼长期是开封最高档的住处,以前的大人物来汴,都住这里。果然是与众不同的小洋楼,在当地的灰瓦青砖建筑群里,红砖红瓦的大斜面洋楼,很是显赫!只不过,红洋楼并非一座,而是东、西各一座,外表一模一样。东边的门前有块开封市政府多年前立的文物保护牌,注明周恩来曾住过这里。但楼已颓然失修,多年无人居住。
开封艺术博物馆的馆长韩顺发后来告诉我说:两幢红洋楼是英国人在1924年建的,周恩来于1946年7月19日来开封同国民党谈判时在此楼住过,*则于1952年10月30日来此下榻。解放后一直是驻汴某军的驻地,1959年改为部队干部招待所,“文革”时驻军军长一家在此居住。至于蒋介石数度来开封,是否住过“红洋楼”,这位馆长也语焉不详。蒋氏来汴小住,无不是关键时刻。一是上文所提到的与冯玉祥结盟时来过,再是抗战初期为部署中国军队防守时来过(也就是果断处理了韩复渠的那一次),最后一次是1948年国共豫东战役时,有劳蒋总统亲来古汴督战,结果国军还是被粟裕统帅的解放军所击败,他从此别了开封,也别了河南,转年更诀别了大陆。

我很想看看1938年1月那次重要军事会议的召开地——史料称在开封南关的袁家花园(有称“袁家大楼”的)。请教过韩顺发先生,他说,现开封火车站附近的“演武厅”(地名)那儿的开封高中,可能就是袁家花园的旧址,不过,那里所有的老建筑都没有了。
拥有上将军衔的韩复渠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处死的最高军衔的军人。其实,数日前蒋介石就在陪都重庆严申军令:凡战区内地方官放弃守土责任者,一律军法处之!来汴主持那次“杀无赦”的会议,既是对战时军纪的督查落实,更是对中国军队的严厉鞭策。
事情的经过至今读来仍十分*:1938年岁首某日,已经退到“陪都”重庆的蒋介石亲自给擅自从济南撤退到鲁西南的巨野县的韩复渠打电话,说:“我决定召集各部队团长以上军官在开封开个会,请向方(韩的字)兄带孙军长等务必到开封见见面”。韩此前不听第五战区总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命令,拒不节节抵抗日军,更不肯退守沂蒙山区打游击,却把济南、泰安等国土主动放弃。李宗仁来电报责问时,韩竟回复:“南京已失,何况泰安?”正是在这战事倥偬的非常时期,1938年1月11日,蒋委员长飞抵开封。

开封会议的地点在南关的袁家花园。“袁家”即北洋领袖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的家。袁保恒为清朝户部左侍郎,1877年曾奉旨来开封放赈,同时他把18岁的侄儿袁世凯带了来。袁世凯日后能成为一代枭雄,开封的“官场培训”不能说没有影响。民国时期,衰败的袁家花园成了开封城外的“公园”,也许,正因它的房舍相对舒适和警卫相对容易而为蒋所选中。蒋在由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全部团长以上军官参加的会上,作了《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的报告,同时声色俱厉地批评了“有些高级将领,把国家的军队视作个人的私有财产,自从抗战开始以来,一味保存实力,不肯抗击敌人,只顾拥兵自重,不管国家存亡,不听命令”的可耻行为,亲历者回忆说,老蒋怒不可遏地几番叩桌质问:“试问,国家都亡了,你们拥兵自重还有什么用?”“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怕天下人唾骂吗?难道就不怕国法制裁吗?”而戴着墨镜谈笑风生前来与会的韩复渠,此时就与李宗仁、宋哲元等坐在第一排,或许他听出了杀机,脑袋几乎要耷拉到桌面了。第二天一早,与会者便不见了韩复渠,并纷传韩已被委员长下令押往武汉行营接受军法审判去也。19日,武汉行营组成高级军事法庭,刚就任参谋总长的何应钦上将亲任审判长,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和军委会军法总监(原韩在西北军的同事)鹿钟麟分别担任审判官。

21日开庭审判,韩对“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审问无言以对,24日晚即被处决。传说,当时,这位听说“何审判长要请谈话”的总司令,下楼后见院内站满持*的士兵,自知大事不妙,遂称“脚上鞋子太小,等我回去换一双鞋”,但刚一返身,即被士兵开*打倒。
其实韩的生命提前一天即告终结,23日,国民政府即宣布: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因违反战时军律,“不遵命令,放弃济南及其他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罪证确凿”,经军法审判,处以死刑。2月1日,蒋介石通电全国,以韩复渠事件警告各级将领。
蒋的决然措施果然有效,一个多月之后,李宗仁就指挥第五战区各路将士拼死抵抗沿韩复渠放弃的路线南下而来的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取得台儿庄大捷的空前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必胜的信心。

离开南关,在东环城路上,我还看到了“杨靖宇将军读书处”的石牌。杨将军早年曾在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读书,但现在这里已经是开封市的一所中学,旧时代的遗产一点儿也不见了。据说杨在这里写过的两篇作文还在,现珍藏于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里。

古老的开封城城墙,也许是全国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城墙,东西南北,四四方方,虽迭经战乱,却未曾毁灭。小小开封府里城外,居然还有这么多名人的旧居,实是始料未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西汉时,受封此地的梁孝王曾修建豪华而广袤的“梁园”,梁园名扬天下。但等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居开封时,梁园已经不复辉煌,于是,“诗圣”在他著名的《梁园吟》中叹: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代名王的宫殿已没入荒草之中,昔日的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都早已作古,人世沧桑啊!继大唐王朝的李白之后,北宋王朝的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宗泽等一流政治、文学才俊也先后在开封府里任过职,他们的怅然一定不会比李白少吧?念叨着“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的古老成语,梳理着匆匆看过的开封近代名人旧居,我发动起“切诺基”,绕过了著名的开封铁塔,驶上了汴洛高速公路。与汴水顺行,一直向东,就是大海的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18:05:48编辑过]

论坛上回帖的意义和技巧(严重潜水者坚决清除)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wbt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534 积分:5764 威望:13 精华:11 注册:2005-11-30 17:21: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3-28 20:40:09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又学了不少精细!斑竹是个有心人哪!就是图有点少!冯玉祥的塑像现在是不是没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20:44:14编辑过]


伸懒腰原来是这么舒服的一件事呀!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乡村骑士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退休版主 帖子:475 积分:4653 威望:3 精华:24 注册:2005-08-30 09:42:3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3-28 21:11:11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真诚的意见,图片的确太少,今后会努力的。冯玉祥的青石雕像还在,只是相对于色彩斑斓的广告,有些不被注意了。开封有很多城市雕像,就是都被金屋藏娇了,多数在单位、医院、特别是学校的院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21:13:20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