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生活开封时事 → 一不小心就看到“开封历史有名的老房子”


  共有255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一不小心就看到“开封历史有名的老房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二十五军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共和国大将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8170 积分:51490 威望:20 精华:13 注册:2006-06-04 13:52:14
一不小心就看到“开封历史有名的老房子”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26 07:41:40 [只看该作者]


说说开封的“老房子”

从原西大街3号说起——开封“老房子”一个富有*色彩的典型个例
开封历经七朝国都之后,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它仍是省府治所、中原名城、省会城市,除了丰富的古代文物胜迹之外,至今它还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有价值的近现代建筑,也就是“老房子”。这是省内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在国内同等规模的城市中也不多见。我们不妨管中窥豹,先来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老房子”。
原西大街3号(现北书店50号副1号),这是一座在开封老城区常见的临街二层小楼:不高,上下共8间,灰瓦坡顶;清秀,浓郁的清末民初商铺小式建筑风格,楼上设有走廊,凭栏可观街景。小楼位于西大街东头路南,临近与北书店街交会的路口,人来车往,一派市井风光。上个世纪70年代,小楼为一家建筑公司的搬运队所占用。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开封老城的改造,数十年没有大的动作,到十年动乱结束的时候,古老的城圈之内,新建筑不多,破旧的老房子比比皆是。在以后的大拆迁中,它们肯定大多难保。
1977年2月的一天,天气还十分寒冷,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和一位中年干部来到这里,楼上楼下,老人进行认真地指证和回忆。踏着吱吱作响的木楼板,老人家昏花的目光竭力在楼内寻找着当年的记忆。两人非同寻常的造访,使这座老房子的命运得到彻底的改变。
老人名叫朱尽忠,早年追求革命,1925年,肖楚女来汴创办我党中原地区的第一个理论刊物《中州评论》时的一位积极协助者。当时他主要帮助肖楚女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他们就经常在西大街3号的楼上工作到深夜。而这里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中原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区级机关中共豫陕区委所在地,是王若飞、肖楚女等我党早期革命家在开封的落足之处。一楼与二楼不通,楼下当时是一家手工织帆布的作坊。那位中年干部,便是后来的开封市委党史办主任张绛,中共党史研究专家。由于各方面的重视,1986年11月,西大街3号作为革命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被批准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大街3号是幸运的。王若飞、肖楚女他们虽然早已离开人间,却把历史的记忆留在了这里。朱尽忠、张绛及其他热心的有关人士和部门,又让这个珍贵的记忆得以保存。然而,房子的命运与人的命运极其相似,也有旦夕祸福。1998年新年伊始,开封老城区又一条主干道东、西大街的拓宽改造工程已在紧张地进行筹备,西大街3号处在红线以内——面临着拆与保的选择,文物部门据法力保,最后稍许南移退出红线得以重建,除基本保护原貌外,老房子经过精心的复建施工,更加坚固,愈显庄重,安然居于北书店街与西大街的交*路口,房墙外镶嵌着省级文物保护标志牌赫然醒目。
房子先为一家名为“三味书屋”的书店所使用,保护良好,楼内仍悬挂着多幅介绍王若飞、肖楚女等在此从事早期革命活动及有关事迹的图片框,令人观后肃然起敬,倍感这处“老房子”的珍贵与神秘。让人遗憾的是,此处换了营业单位之后,在楼下原来挂着的图片框,如今不见了。这些并不怎么影响营业,从某个角度看甚至更能招揽客人的图片框,实在不该撤掉。
一处老房子的经历,影影绰绰是它相应时代的沧桑印证。原西大街3号不但是开封诸多老房子中幸运者的写照,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开封,正处于时代的变革和历史的坎坷之中。
万福楼、王大昌……开封“老房子”喜忧参半,尚有许多未在保护之列
在开封,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和其他价值的老房子,像原西大街3号最终被保护起来的,还有不少。如南关红洋楼,1946年7月周恩来代表解放区同国民党谈判“黄河归故”问题时,1952年10月*观察黄河柳园口后,二人都在此下榻;河南大学6号楼,1925年7月李大钊在此发表过革命演讲;北土街10号,原同合裕银号院,“文革”中曾在此软禁过刘少奇、徐向前、杨成武等,还是刘少奇主席逝世处。还有刘家胡同2号,刘家宅院,乐观街47号,田家宅院等,它们都列入了,或国家级、或省级、或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上个世纪80年代,对书店街的保护性改造,也是开封“老房子”的一大幸事。道路不扩宽,没有大拆大建,维修、整容、改造,修旧如旧。改造后的书店街,以明清中小式商业建筑为主,间有少量民国初期的建筑,青砖小瓦、隔子门窗、飞檐挑角。匾额、楹联、幌子、雕塑,鳞次栉比,点缀其间。古色古香的书店街成了开封保护古城风貌,保护传统街区,保护“老房子”的公认典范。原西大街3号,现北书店街50号副1号除外,600多米长的老街,161个门牌号,千余间并非文物保护单位的老房子,得到了妥善的整修和保护,真可谓功德千秋。
令人忧虑的是,偌大的古城开封,还有不少“老房子”或因年久失修,或因开发拆迁,而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这些“老房子”幸存至今,也算是逃过了数劫:一是建国初期省会迁郑,开封没有大兴土木,它们未被取代。二是“大跃进”,胡拆乱“炼”。三是十年动乱,没了底线。四是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如今在无论国家政策、经济实力、社会氛围、民心民意都十分有利的情况下,这些“老房子”如再失去,那将是十分痛惜的。
位于鼓楼街路北的万福楼、王大昌茶庄两处“老房子”,现在正处在它们命运的十字路口,已被大家所关注。最引人瞩目的是2006年6月在互联网上,一位署名“曲水流觞”的网友发自法国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曲水流觞’,一个土生土长的开封人(法国籍),不希望看到王大昌茶楼、万福楼金店旧址两处历史建筑(在开封的旧城改造中)被拆除,故愿付100万元人民币,期望可以保住开封市鼓楼街北侧那几座宝贵的近代建筑。”开封宋韵网、河南报业网发出此信后,仅4天就达到了4万人次的点击量。
万福楼、王大昌两处老房子,前者建于清朝末年,后者建于民国初年。二者都曾经是开封知名的老字号,王大昌茶庄至今还是原房原号、原业原貌,见证着开封近百年的商业史,是一块省内外难寻的活化石。它们所处的鼓楼街早就打算拓宽,二者都在道路规划的红线以内,又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有关的拆迁规定,非文物建筑一般都做正常建筑处理。一旦鼓楼街实施拓宽改造时,它们的命运怎么不让人担心呢?
在开封,还有另一大类老房子的命运,更加令人忧虑,它们没有显赫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立在大街闹市,不引人注目,容易被遗忘,其价值却不可小视。那就是深藏在古老街巷胡同内,构成开封历史文化名城古都风貌厚重底色的传统民居。
一个正确的认识得到公认往往代价很大、学费甚高
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大多有一个长期曲折的变化过程。这个正确的认识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往往代价更大,学费甚高。直到1982年国家公布了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作为一座古老城市的珍贵记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遗产,老房子,除去它们中优秀者的单位文物价值之外,它们还是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构成的重要基本元素;为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保护,再加上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老房子”的价值愈来愈被大家所公认。
在如今《宋都古城复兴工程之城市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开封“老房子”肯定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 汴浚
来源: 汴梁晚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6 7:42:49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