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休闲情感岁月 → 现代人启示录——七、八十年代VS现在


  共有16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现代人启示录——七、八十年代VS现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前言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祥符校尉 帖子:342 积分:370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6-01-03 09:11:26
现代人启示录——七、八十年代VS现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3-09 20:58:05 [只看该作者]

1、八十年代:原来人们大多没有住楼房,都是老少几代人蜗居在一串平房里,每户人家平房院子之间有一道木板相隔开,或者四合院几家共用一个庭院,每家大人小孩人姓什么叫什么大家都彼此很清楚,有时谁家做点好吃的东西也会热情大方的拿出来给邻居们品尝一番,那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红白喜事的,邻居们都会帮忙张罗,给予最大的支持,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
现在:很多家庭都搬入了楼房,每家每户之间只相隔一道钢筋水泥墙,有很多人住在对门很久了,却并不相识,大家都是冷漠的目光,保持着防备心理,有时也许会不经意间打个招呼,有的根本就不屑一看对方,因为现在人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许只有在利益冲突受到不平待遇的时候大家才会纠集到一起找物业交涉谈判,而且还一个攀一个的都不想带头解决问题,也有句俗话:“*打出头鸟”!处理完问题之后就作鸟兽散,又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
2、八十年代:以前7、80年代的时候,一般家庭都没有住宅电话,只有少数领导干部家里才有,那时侯打电话的一般以公事居多,谈生意的少。后期九十年代有了打工潮或是留洋淘金者、再就是家里有孩子当兵、上学在外地时,家里装个电话,朋友或同学之间有事情联系比拍电报方便,没事情互相听听对方的声音缓解彼此的思念之情,每次打电话和接电话的两方说起话来都是无比的激动,聊个没完,恨不得一直煲着电话粥,可惜长途电话费太贵,没有多少人能承受的住。说那个时候的电话真的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一点都不过分。
现在:电报基本取消了,住宅程控电话除少数贫困边远山区,几乎家家都有一部,初期的大哥大到现在的带照相、上网、MP3、电视功能等等的手机,真是“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啊”!现在的手机也更普及大众化了,早已不是刚上市时有钱人身份的象征了,价格已经比喻成“可以当白菜卖了“,说说手机吧,原来只有有钱或大老板才用的起,那时基本都是谈生意的较多,现在阿猫阿狗都能买的起也用的起手机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有人曾做过调查:手机通话真正用来办公事和谈生意的不到使用人群的20%,大多数是用来联络感情的,但是发现一点,原来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与人的感情很深,哪怕是写信也要保持联络,尤其是朋友之间,但是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手机和专用号码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反而变少了,也没有了往昔的热情了,虽然相隔千里万里,明知道只要拇指几个简单的按键动作就可以联络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但是我们这样的电话却打的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只发些短信息,用几个冰冷冷的文字就算联络了,每个人电话接打电话最多内容的大多是身边的亲人或同事,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自己曾经的朋友或故人,讲感情念旧情还不如谈金钱讲利益来的实际一些,也许是感觉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人联络起来也没什么劲吧!万一对方有事相求帮还是不帮都为难,如今现代人做人——大多少了一份坦率和纯真,而多了几分矜持和圆滑。
3、八十年代:以前的时候电视机还远远没有象现在这么普及,有的家庭买一台电视机可以让许多人一起观看,电视节目也很少,只有一两个台,看的最多的是《新闻联播》、《动物世界》、《为您服务》等和那时每年几十部少的可怜的电视剧,可还都看的那么火,万人空巷啊!
《霍元甲》《上海摊》《射雕英雄传》等一些港剧留给了那代人太多的回忆和感触。
现在:电视几乎每个家庭一台甚至两台,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电视剧排山倒海,广告铺天盖地,也注定了人们手中的遥控器换台转来转去。看来现代的人们早就有部分人群已经彻底不看电视,更多的使用电脑互连网了。
4、八十年代:以前的人穿衣服总是拣最旧的甚至是带着补丁的衣服才会穿出来,不过几种部料:“的确良”、“涤卡”“棉布”,颜色多是白、蓝、黄、黑,那样比较习惯,因为那时提倡:“艰苦朴素”,谁要是穿太华丽超前卫的喇叭裤,烫个大波浪或大*式,再留个大鬓角的发型,再戴个蛤瘼眼镜,肯定会被大家认为流里流气,划为:流氓青年或非正经人士。追求潮流,呵呵,等着被人戳脊梁骨吧!
现在:现代人的衣服华丽多彩,讲究料子、手感、质地、搭配,前卫的就“薄、露、透”,追求品位、品牌,时尚、个性化,现在走在大街上看到人们穿衣服的格调,肯定是有很多人都叫不出来什么颜色,这一点可以看看过去大家街上照的彩色相片和现在的照片的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5、八十年代:那时的婚姻生活很多人都是一对男女一直过到老,很少会有离婚的结果,那时的男女搞对象多是媒人介绍相识,不讲求太多经济基础,只要认同人品,通过一些简单的快乐交往而相知,几乎没有未婚同居的现象,不到结婚时两人的关系基本仅限于拉拉手而已,就算两个人真的结婚在一起生活不合适,个性不和或出现变故,也都为了子女或老人还有名声影响等因素不敢轻易的分开,更很少有人肯背上“离婚”两个字的声名,要知道那时“离婚”两个字可是一个接近于犯罪的名词,离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有自卑心理。所以为了孩子,很多父母宁愿吵吵打打凑合过一辈子,也不轻易选择离婚这条路。
现在:现代人如果两个人结婚在一起生活多年没有离婚反到是有些稀奇了,时不时的有同学会或朋友多年不见聚会,常说的玩笑话就是:你怎么还和他(她)一起过啊?未婚同居不希奇,未婚先孕都麻木了,人和人相识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包括现在的网络,现在人们找自己的另一半多是看对方有没有品貌和家庭财力、个人前途等,如果结婚生活在一起不如意,基本都会先分居再离婚很少有人会忍气吞声凑合过下去的,据调查:现在的结婚率和离婚率的比率越来越成正比,“白头偕老”,“一生爱一人”“生死不渝”这样的爱情今后也许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更加珍贵了,这里奉劝一句:珍惜感情,珍惜身边人,爱要彼此付出才会有幸福的收获!
6、八十年代:那时的人每个人都几乎有一分固定工作岗位,只有极少一小拨人才会当个体户,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下海”,如果那时侯谁要是没有固定工作当“个体户”,找对象可能都会有些困难,终究比不上当年的“铁饭碗”。
现在:现在正好相反,有“铁饭碗“的很多已经砸碎了,下岗了,没什么本领的人群就快被世界遗忘了,恰恰是当年的那些敢想敢做的“个体户”“下海经商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已经成为了老板和私营企业主,成了当今社会的主体,分化出上流社会,白领金领阶层,因为现在国家政策需要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和纳税大户来为国家做贡献,为民众服务!也渐渐由这些富豪商人引导消费新观念,新潮流,也帮助国家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有些过于繁琐,这里不再深入剖析。
7、八十年代:过去人们手里钱不多,想要买个大件商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洗衣机,电视机什么的都要凭票购买,高低柜,组合柜都是自己请木匠制作,毕竟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质比较匮乏,而且价格与人们当时的收入还不成正比,往往一个家庭要真正买一个大件商品要攒上几年的工资才够的,买来之后也是非常珍惜,每个家庭的奋斗目标也大多是添几个象样的大件电器等商品,因为那时房产为国家所有,还未被国人纳入购买计划目标。
现在:现在的电器琳琅满目,品牌众多,价格大多很便宜,当年花几年工资才买的起的彩电现在可能用不了一月工资几分之一,但是好的还是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进口的都是好的,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存在这种心理的成功人士大有人在,所以“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不怕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就怕你的东西不好,你不会卖!
9、八十年代:孩子,那时的每个家庭里基本都是两到三个孩子甚至更多,70年代末期出生的,赶上计划生育了,那就注定是一个孤零零的孩子,不过家长可以每年都在工作单位享受到独生子女费的,但是独生子女那时真的会很孤单,用现代的话说叫:很郁闷!那时每家的孩子放学基本孩子都是自己或和同学们三三两两的走着回家,很少有家长去接送。可以说,那时的小孩都很独立,“祖国的花朵‘就是形容那一代人,但是那代人长大之后通常都很谨慎,包容,缺乏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四个现代化”“N个七五、八五~~计划”“全民摆脱贫穷,实现小康社会”~~~~~~~看来还得要多多少少仰仗后辈,大家一起创造吧!
现在:现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群通常都会是独生子女,也许缺乏了一些包容,但是创造能力和适宜能力通常都很强,所以,有人定论,不久的年代属于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类,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一般统称为:“小太阳”,吃的大多是最好的食品,享受最好的生活方式,接受最完美的教育,这是真的,一般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会有家长哪怕自己少吃少穿点也不会委屈孩子的,
为人父母者是这样想的:孩子嘛,自己身上的肉,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委屈点算什么,多创造些好的生活条件,让他(她)们多读书多学些文化知识,将来出息了,就不必让他(她)们象自己一般为了生活那么累了。这是当今社会的现象之一,想想看,每个小学校或高考考场门前,那一群群期盼的家长们就能诠释这一现象,真希望这些幸福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第一要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第二才要为国家做贡献啊!
10、八十年代:车,那时基本每家每户的代步工具都有1到2辆自行车,就象看到黎明和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甜蜜蜜》里面故事情节一样,那个黎小军在香港说自己有车,原来是自行车。那时在大街上清一色的自行车,浩浩荡荡的形成了当时中国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现在:大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都已经买车了,有些不怎么富裕的人因为喜欢也买车了,也造成了今天市区公路上的一道另类的风景——塞车,交通拥堵。现在大城市提倡:让自己的车休息一天,解决世界的石油能源缺乏问题和缓解交通问题。
11、八十年代:在一般环境下,“吃“和“过年”是相提并论的,国人提倡:“民以食为天”,那时的人们大多虽然没有吃过大餐享受过太多的美味(海鲜、进口水、,洋酒、洋快餐等),但是每年过年的时候,老百姓们仍然不能太亏了自己的胃,一定要买些好吃的东西过年享受,没有太多的菜肴,关键就是好吃,总感觉吃不够!那时年夜饭最好的佐餐就是每年一届的春节联欢晚会,放些鞭炮烟花,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那时的心情真的“好极了”,回味无穷~~~忆起的不光是吃,是感觉!
现在:现在人的生活,只要你有钱,每天都可以过节,并且有了本土的“吃文化”,而且外国洋节日也越来越多进入国内了,在一些年轻国人心目中“麦当劳”“肯德基”也越来越占据地位,不得不佩服人家外国百年的企业文化影响力啊!在部分拜金主义者崇尚享受的现今社会只要你有钱,天天都可以去下馆子,去最好的酒店,吃最好的菜肴,喝最好的美酒,享受最好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但是现在的美味却没有那时廉价的简单的食物带来的欢愉和满足感强烈,再好吃的东西吃上几回也会腻烦,艺术嘛,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春节联欢晚会也没有那个时候那么喜欢看了,不是节目办的不好不够精彩,实在是因为现代人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了,也有部分人除夕至正月开始有了另一个至爱——搓麻将、(呵呵,这个尽量不提倡的)上网,和一些更有益和高雅娱乐或健身运动打发过年休闲时间。所以说:“时代不同了,选择就是多”!
“过年”也就慢慢成会一个概念了,也许现在人们过年的唯一理由就是:一家人团聚!

时光荏苒——不是我们怀旧,也不是叹今,虽然时常缅怀过去的生活,但我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如果自己不去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话,将来一定会被现在的社会淘汰出局的!
因此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努力去做好我们认为应该做的每一件事,不论成功或失败,我们老了都不会后悔!!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