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论坛汴梁★休闲汴梁茶馆 → 【深度分析】中国在*问题上如何面对美日联盟?转


  共有191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深度分析】中国在*问题上如何面对美日联盟?转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nys717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海上游泳
等级:版主 帖子:626 积分:4364 威望:15 精华:5 注册:2006-04-26 20:48:07
【深度分析】中国在*问题上如何面对美日联盟?转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13 16:46:18 [只看该作者]

07新年以后,美日联盟渐趋揭开了干涉中国*问题的面具,高调以法理手段妄图介入台海问题。这原本在意味之中的事,随着赤裸裸的公开化,将使中国不得不在崛起的过程中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在*问题上如何面对美日同盟?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在东亚地区有三个热点与中国有关,朝鲜半岛、台海问题和东海钓鱼岛屿问题。其中朝鲜半岛和台海问题是中美两国的劫杀之地,朝鲜半岛终以战争手段保持了原状,台海问题也几次走向了冲突的边缘。唯独东海钓鱼岛屿问题是中国与*之间的冲突,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还在作壁上观。但随着中国军力的崛起,美日联盟的加强与深化,则很难保证中日在东海海域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会作何反应。长久以来,美国的本意就是怂恿*与中国对决,而其坐收渔人之利。*出于其狭隘的民族利益,借美国此战略之“船”出海,以搏取最大之利益,而美国在放纵*的同时,时时不忘记提防*。大国之争,各怀鬼胎,那么,*究竟能不能成为“亚洲的英国”,*和中国的关系将走向何方,美日究竟是步调一致,还是各怀鬼胎,我们下来就做一详细的分析。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第一, *究竟能不能成为“亚洲的英国”?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没落的英国因为同宗同源的文化等许多原因,一直与美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同盟关系。英国在借美国之力苦苦支撑帝国的颜面之时,也就成了沦落为美国的棋子之日。而与此同期的法国,却于1958年起,在戴高乐的领导下,自行努力,进行了核爆,并与德国进行了和解,提出了以“法-德”为轴心的“新欧洲”的构想。并于1964年的1月,与远在东方的中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实现了东西方的和解。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至此,原来雄居欧亚大陆的英国、法国和德国,最终为美国所各个击破,欧洲大陆的话语权也就一直掌握在了美国的手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英国“游离”在欧洲大陆之外,作为一个平衡“法-德”轴心的产物,其在欧州的边缘化是非常明显的。更有趣的是,面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英国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对近在咫尺的经济一体化“视若无睹”,却热衷于远隔大西洋的美英同盟,除了掩饰日益没落的苍老外,英国不得不接受成为“普通强国”的现实。如果说1982年的撒切尔夫人是踌躇满志的,那么与邓小平会谈后台阶上的那一跤让她真正的体味到了一个帝国衰落的无奈。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作为二战后的巨头,邱吉尔同意美国提出来的世界美元价值体系,是在战后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不得已供手让出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首强的地位。但其后最紧随美国,疏远于欧洲是不是也有其自身战略上的失误呢?与其十分相似地是,也是借助于战后美国的支持,*经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巨大的腾飞,以电子、造船、汽车、钢铁和机械制造为主的*经济一路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正当*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出手阔绰地收购美国资产时,一纸“广场协定”,立即把*人打回了原形。十几年以来,*不得不*与美国政治上的同盟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很难想象,一旦占*出口市场的美国与欧洲拒绝*货的进入,这个以进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还能支撑得了几个月?!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美国武装了*,只要中国和欧洲不能提供给*以市场,那么*绝不敢发动对美国的第二场战争。而做为*来讲,除过历史的问题不讲,如果说不能快速成为一个“正常国家”,那么他就不得不一直在美国的左右之下,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同英国一样,在亚洲地区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骨子里有一种类似于英国“高贵”的感觉,这也是*一直无法正确面对亚洲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问题已经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与亚洲大陆特别是中国有着同源文化的*,在形式上达到了美国“亚洲的英国”的目标,同时也将自己陷入了扭曲与迷失的沼泽地中。其文化精神与传统及战略上的分歧是无法在几十年中消除的。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第二、中国与*的关系应该怎么走?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历史的问题不谈,*、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领导人在七十年代与*建交的时候,就提出了“中日友好”、“中日友谊永世长存”的目标。做为经历过战争与世界格局动荡不安的睿智的领导人,其出发点无凝是长远的。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中日关系在七八十代有一个长足发展与鼎盛的时期。中日两国民间的交流,*电器、汽车和音像制品在中国大行其道,高仓健(电影《追捕》、阿信-八佰伴的创始人)等一大批*明星成了中国人喜欢和模仿的目标,其狂热程度绝不亚于今天所谓的“韩流”。*的电器、产品和文化进入了中国,同时也刺激了中国国内的发展与变革,八十年代以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为目标的经济强国战略,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发展之门,直至中国维持了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可以说,与*的对比和刺激,是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那么,这一种友好的,积极向上的发展与合作为什么没有深入下去?直至今天,面对一千多亿美元的中日贸易量,中国和*的政治关系为什么会走入死的胡同中去?这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之于中国,除却历史问题造成的伤害外,更大的分歧来源于对未来的认知。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贫弱于*的时候,*是以居高者的姿态面对中国,这与*侵华时候的心态是一致的。而这一时期,在*的眼里,中国是一个可以取代远的能源及材料供应的替代地,低的成本为*企业在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而一部分*产品的回流恰恰抵销了*原材料所带来的成本问题。这样的分工符合*长期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时期,东海钓鱼岛屿问题、历史问题及*问题都还不是引发中日关系冲突的重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在一些领域内的同质竞争力就显示了出来,而在中日合作的过程中,一些技术性的壁垒,包括*对华技术封锁及不合理的价格,产品的质量问题,*对中国情报的收集,中国传统行业技术的窃取,中日合作企业中*一些歧视性的规则等,都对中日经济合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在“广场协定”后和一蹶不振,都使*人的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对中国的心理优势到与中国竞争的压力,再到对未来崛起的中国的恐惧感,*人一百多年来,第一次面临着被在亚洲地区边缘化的危险,*人心态的扭曲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看到,对以工业化国家自居,一心谋求亚洲地区主导权的*来讲,一个“大中华地区经济圈”配角的地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有趣的是,英国在欧洲地区同样也碰到了这个问题。而相对于*来讲,目前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让他有资本与中国对亚洲地区的主导权进行一场对决。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借助于历史问题,借助于*问题,遏制中国发展与崛起的动力所在。而要取得亚洲地区的领导权,一则*必须要实现“国家正常化”,二则必须要谋求到联合国的“话语权”。前者是*几十年来苦苦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以来,*正在一层层的突破这个束缚。后者则在中国与美国的联手下,扼杀在了酝酿之中。但这并不等于*就会放弃“入常”的想法。相反,在高调抛出介入台海的冲击波未了之时,*又联合德国、印度与巴西重提“入常”之事。中国将又得面对一个国际战略重新组合的问题。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在中日几十年来的交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内在对华问题上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的。有主张对华和解的“亲善派”,也有想把中国“分裂成七个国家”的极右派。其实不管是那一派,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中国崛起,*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从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这么一个富员辽阔的大国崛起,必将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从历史上看,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则从来就没有左右过历史的进程。尤其是在没有殖民地的情况下,*想成为世界的一极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只要把明白这一点,那么分化*国内对华不一的势力,区别对待,经济上加深和作,政治上针锋相对的斗争,领海问题上绝不让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对日关系准则,在近十年的时间内非常符合中国的利益。*新年后的几大步,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有事法案,东海海洋法,联合德印“入常”等,无一不是为与中国潜在的对抗做好准备工作。中国尚未崛起,现在挑起的事端远远比中国崛起后的讨价还价来得实惠。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中国能不能成为*的盟友,中日能不能联手对付美国?这是包括*在内的一些学者研究的重点。从近十几年中日之间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出,这基本是一个伪命题。从战略上看,*绝不可能抛开美国与中国结盟对抗美国,从地缘上看,如果说*联手中国对抗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存在,*也必成为战争的险地,说实话,*比附在美国的大树下死得更难看。从心态上看,无论是亲中的还是亲美的一派,都不能面对与一个昔日地对手平起平坐。从历史问题上看,中国与*的血海深仇在一个时期内也是难以化解的,两国高涨的民族主义是对立更加危险。同样,中国要与*联手,面临着在自己尚未崛起之时把*送上“国家正常化”的快车道的局面,先不说中国能不能做到,*的正常化对崛起的中国肯定是一个挑战,中国同时要面临着崛起与*争夺亚洲主导权的更加困难的处境,而历史上的不信任让中国更难于接受一个正常化的*会不会对中国做出第N次的伤害,所以,中国与*的联手可以成为一个选项,但是现在来看,实现的难度则是非常之大。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所以,中国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对日关系不要希望谋求更大的突破,以制止冲突与战争,经济上合作,政治上斗争为主。只要中国与*间不发生战争,美国的企图与*的阴谋就不会得逞。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希望发生战争,不等于是退让,相反,以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来威慑战争发生的概率,以政治斗争来平衡中美日三角关系,以历史与经济问题分化*国内的政治力量及其国家取向,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同时,中国要想真正的掌握中日关系的主动权和未来的走向,全民族要打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战争”,只有实力的增长,才区中国与美国的对抗?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二战后,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二十一国联军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最后以平局告收。至此世界重新认识了这个自己叫了一百多年的“东亚病夫”,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了起来。虽然如此,但在七八十年代的信息化革命中,中国走在了达国家的后边,铁血的热战变为了经济上的商战,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世界能源的控制,替代了殖民主义,重新成为控制世界的钥匙。而美国以此为籍口,借助于武力在全球推行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新殖民主义”的具体体现。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在东亚地区,除了改造成为自己打手的*外,美国所面临着的最大的威胁就是如何面对一个崛起后的中国。中国向何处去,是不是符合美国标准的一支可以借用的力量,还是日后挑战与否定美国一超独霸的掘墓人?美国是非常担心的。相对于已经摆平的欧洲,身体庞大的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就是想融入欧洲都是难上加难,更别说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了。所以,对付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崛起与挑战就成了美国的主要任务。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大陆的问题解决后,美国军力重点移向了中东与西太平洋地区,对中国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包围。这一种战略上的合围要的是用智慧而不是武力来打破。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问题与朝鲜半岛核问题,都是与中国讨价还价的本钱,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的棋子,既然是棋子,也就是有取有舍的问题,其实质看能不能捞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武装*,一方面是平衡中国所带来的冲击波,二是借*之手行杀中国之实,其心思不可谓不缜密。南亚的那只病虎自以为是替代中国的当选人,岂不知自己也是美国假手的棋子,一个国内种姓与教派冲突都搞不平的国家,很难对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造成重大的伤害。所以,环顾中国的周围环境,压力最大的还是美日联盟在东亚地区所形成的压力。前面我们说过了,*是美国用来平衡中国,打压中国的一张牌,一个缓冲地带。既然是牌,那就有牌的玩法,中国要在与*玩好牌的情况下,与美国也玩好这一张牌,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中美的互动去影响*的这张牌。这一种互动不是在美国面前无原则的退让,而是从战略利益上迫使美国去约束与控制*的走向,从而达到在十年内避免中日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虽然说美国希望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发生冲突,其人坐收渔人之利,但如果说真的兵戎相见,受损的可不仅仅是中国与*,毕竟玩出火来谁也不好收场。高手就是要玩“踩线”的游戏,也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对方的底牌。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那么,中国又以什么来撬动美国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朝鲜问题。可以说,只要形式逼迫,朝鲜的导弹打到美国并不是什么神话,这是唯一能对美国形成实质性威胁的地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中国扶持起来一个与*隔海相对的国家,则是中国与*之间的缓冲。这样一来,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环境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局机,而这一种复杂的局面,也是*与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六方会谈”一直“谈而无果”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六方会谈”是未来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构架。这也牵涉到中国与美国未来几十年内在亚洲主导权的问题。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另一个结,这个结随着96对中国的刺激和“台独”在2000年的上台,大陆祭出了《反分裂国家法》,*问题也随之走到了一个底牌全出的局面。我们可说,“台独”的牌已经玩死了。现在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敢不也独的问题了。事实证明,不管是陈水扁,还是李登辉之流,要想公然宣称独立,现在还没有这个胆量。而一个“不统不独”的*,也是美国所希望的。中国对*问题的冷处理,是睿智的,岛内抽血,政治上分化,国际上打压,都符合当前事态发展的形式,毕竟现在就发生战争是谁也不原意看到的,就如中国一再声明的“不放弃最后一个和平的机会”。问题是中国在等什么?可以说,台海战争的选择权在中国大陆,这一点必须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一旦*不顾一切的宣布独立,那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地,*宣布独立,他也需要一个外部的环境。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可以看到,面对美日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压力,以及F-22/F-35在东亚地区的服役,中国最近陆续解密了歼十等一批强力武器,最声称最近还要解密“更新的武器”。我们知道,当一方的军力达到绝对优势的时候,战争发生的概率就会升高,而中国以这一种以战力公示来平衡美日,提高美日发动战争成本的作法,真正的能做到“以战止战”的效果。同时也说明随着美日在东亚地区实力的增长,中国与美日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在增加。国之利器,示之于人,最少在五年内,可以打消美日在东亚地区的冒险。而类似问题将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中是中国与美日联盟斗争和主要形式,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战略态式。这也是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地缘战略冲击不可避免的过程。转自81


回忆让人留下美好, 未来对你更加执著

             QQ:809042254

                                                

论坛上回帖的意义和技巧(严重潜水者坚决清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