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
在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领域,德国在全世界居领先地位。鉴于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德中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也日趋深入。德国之声记者在位于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一号的该中心的资料室中采访了已在那里工作了7年的德国环保专家艾娃博士。
虽说艾娃在中国环境保护总局下属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研究中心工作了7年,但她对中国的关注已有30年的历史。那时,她向往遥远的东方古国,迷恋中国的文学和历史,于是在大学注册主攻汉学。假期打工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在柏林科学中心的一个环保研究项目中找到了一份工作,参与了中国环保政策和技术发展项目的研究,从此与中国的环保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艾娃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有关北京水资源经济管理博士论文,成为 德中环保合作领域的资深人士之一。
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就连艾娃自己也对北京工作的顺利进展感到吃惊。我在工作上拥有很多自主权,这点令我非常吃惊。比如组织环保方面的宣传活动,发表一些建设性的文章等等,没有人限制我的工作。当然,部门领导开始时会有些顾虑,但当他们看到我们干的不错时,就会接受我们的建议,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没表示过有任何政治顾虑。
艾娃的工作不仅限于北京,她也经常与同事们一道深入内地对当地的环保师资力量进行相关培训,以期建立一张德中环保信息交流网络。艾娃认为,能源和水资源短缺是中国最棘手的两大环保难题。而有意识地节能节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节省水电的使用绝不会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任何影响,艾娃列举了一个柏林与北京人均耗水量相比较的例子:我问中国人德国人用水多,还是中国人用水多。接受调查的中国人都认为,德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中国,自然耗水量大,但其实不然。比如北京人均用水量高于柏林居民(125升),原因在于德国人已习惯于节约用水。在节约用电方面也是一样。
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开支增幅的惊人
德国之声报道称,经济的盲目发展,使得中国大面积的土地正面临着变为一块生态荒地的危险。环境危机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众多民间环保组织也应运而生。但是与西方的同行们相比,中国环保人士面前的道路要艰难崎岖的多。
面对环境污染难题,中国政府已显得愈发地力不从心。10年来,中国环保总局首次公布了一份内容广泛的环保总结报告。报告的内容格外引人担忧。中国政府每年为此耗资两千多亿美元-占这个堪称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06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这一数字。报告显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开支增幅的惊人。
中国环保总局敦促各方,水源、土壤和空气都已受到严重污染。不可否认的是,长江以及许多其他饮水供应渠道在生态方面都面临着遭受彻底破坏的危险。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居民无法享受清洁饮水,或是根本得不到足够的饮水。猛烈的沙尘暴在中国北部地区肆虐。
国家总局的环境总结报道批评说,中国的土质越来越差。农民施肥过多,工业垃圾也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由于汽车增多,中国的空气愈发浑浊。尽管交通拥挤,但每天都有一千辆小轿车获得新的牌照。上海居民纷纷抱怨城市里的空气越来越糟,街道上车满为患,空气中总是能闻到很汽油味。
在今后的10年内,中国架车族的人数将增加一倍。占有中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大众和通用汽公司宣布截至2008年将推出环保型电气两用新款汽车。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其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环境污染程度降低10%。
2008年北京将举办世界奥运,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举办绿色奥运的口号。国家环保总局批评说,遗憾的是,中央的指令往往难以在省级层面得到贯彻。面对种种腐败和裙带关系,环保总局的50万工作人员几乎束手无策。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国家应对非政府组织提供支持-并建议制定新的法律,从而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
 
Copyright ©2005-2023 [豫ICP备18042561号-1] Http://Www.izhen.CN™
联系电话:13937851927 本论坛所有发言均属个人观点,与开封论坛无关!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