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东北人,尽管到江苏多年了,也知道苏北大米不错,但由于故土情结,更多吃的还是东北大米。然而最近,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口感不对劲儿,还以为个别粮贩把陈米加工后冒充了新米,很多南方市场上的东北大米其实就是东北陈米。但是一看那米袋子,顿时傻了眼,哭笑不得,那上面写的竟是“黑龙江省吉林市……”,把吉林市移到了黑龙江。
假冒伪劣商品害人不浅,但是造假,怎么也得讲究个策略方法吧?可是这位造假者,不学“有”术,为了使不好的米卖个好价钱,在冒充东北大米时居然写成了“黑龙江省吉林市”。然而,我们也不能就此就说他没有地理知识或者不识字。与其说“黑龙江省吉林市”是造假者自己露馅,自煽耳光,不如说这是给多年来的打假的一个耳光。
“黑龙江省吉林市”这记耳光来得响亮,关键就在于煽耳光者,即制假贩假者,胆子太肥了,敢于在自己脑门上贴上标签“我卖的就是假大米”。事实上,也果真如他所料,造好了假之后,经过运输,投入市场,经过多少环节,大摇大摆地进了人家的锅。不但逃过了市场管理者的眼睛,而且把长年吃东北大米的人也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