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烈士陵园大全
南下延安60多里,就是甘泉县的大、小劳山。山脚下,便是
“劳山战役无名烈士陵园”。 陵园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瞻仰区,建有英名亭,记录着留下姓名的烈士;第二层是墓区,34座烈士墓,墓前只有一大块墨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面没有姓名。仿佛是为了冲淡这“无名”二字的压力,也可能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陵园的一条墓道,恰恰将“无”、“名”分割开来。
陵园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瞻仰区,建有英名亭,记录着留下姓名的烈士;第二层是墓区,34座烈士墓,墓前只有一大块墨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面没有姓名。仿佛是为了冲淡这“无名”二字的压力,也可能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陵园的一条墓道,恰恰将“无”、“名”分割开来。
这里背*劳山、面向洛水,种满苍松翠柏和鲜花,高俊治要守护的,是34座无名烈士墓。墓碑的式样很别致,正中是一个五角星,旁边是一圈花环。花环下,劳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安息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静静地眺望着30多公里外的延安城。
站在烈士墓前,我忽然想起很多影视剧中都有过的场景:从战火中走出的老革命,面对家人朋友对现实的抱怨,激动地大声说“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够幸福了”。
是啊,幸福不仅仅属于那些历经战火生存下来的老革命,更是属于我们的。“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这句曾被我认为有些空洞的话,如今却有了一种极为强烈的真实感。
没有留下姓名的原因很多,比如,限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为保护牺牲红军的遗体不被敌人侵害;或者是,牺牲战士墓前由战友插上一根木桩,因墨迹消褪,或被敌人破坏,或年久腐朽,而大多不存;或因战斗激烈,不及掩埋;或因整个连队牺牲,致使名单散失。总之,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姓名,而将自己的忠魂留下。
在红军的漫漫征途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烈?现在也无从统计。我们只知道,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名烈士!
刘华清上将曾在回忆中透露,红25军将士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这些可能并不懂太多大道理的孩子,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样一个简单的理想,汇聚在红旗下,出生入死,终于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花环是送给吴焕先的,也是送给那些无名烈士的,代表了我的感动,还有深深的感谢。
Copyright ©2005-2023 [豫ICP备18042561号-1] Http://Www.izhen.CN™
联系电话:13937851927 本论坛所有发言均属个人观点,与开封论坛无关!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