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

开封论坛、开封小吃、开封旅游、开封人才、开封房产、服务社会、服务开封、开封BBS、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情感娱乐、开封人自己的论坛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茶道

1楼
真水无香 发表于:2006-05-06 20:51:32

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简言之,茶道即饮茶修道。中华茶道涵蕴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其构成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关于茶道的分类,目前中国茶文化界比较混乱。较多的是以茶道实践的主体划分为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有以茶为主体分划为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红茶茶道、花区划茶茶道等,有将茶道划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还有以地分为某地茶艺,还有把茶道分为表演型茶道和非表演型茶道,甚至有人提出“孔子茶道”一说,不一而足。这些划分无疑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何为宫廷茶道?唐朝宫廷饮茶不同于宋朝,宋朝宫廷饮茶不同于明朝,唐煎、宋点、明清泡,宫廷茶道所指又为何?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亦是同样道理。同是点茶,为何在宋徽宗那里就成了宫廷茶道?而到了苏轼那里又成了文士茶道?到了佛徒、道士那里又成了宗教茶道?到了山民渔夫那里就成了民间茶道?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在商人那里就称为商人茶道,在士兵那里就称为武士茶道?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这些流派,这些流派都是今人的杜撰,毫无根据。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习茶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道?

茶道的宗旨在于修心养生,体道悟道,一句话,在于修行,没有舍修行的茶道。茶艺是茶道的载体,亦没有无茶艺的茶道。茶道是风雅艺术,茶艺中无疑包含技术,茶道则理所当然地蕴含了修行、茶艺、风雅、技进,因而提出所谓的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则是牵强附会。

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证据表明茶已成为饮料,更无一条材料表明孔子曾饮过茶,在没有茶的时代创立茶道,实在有丰富的想象力。

茶道如何分类?在茶道的构成四要素中,不同类型的茶道对修行、环境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茶艺和礼法。茶道的不同,首先是其茶艺的差异,其次是礼法的差异。因此,茶道分类的第一原则是依茶艺而划分,第二原则是在同一茶道类型中,依礼法和个人风格来划分不同的流派。

丁以寿曾提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茶道的分类原则首先应依据茶艺,依据茶艺,中国先后形成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

从历史上看,中华茶道则有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大类别。但中国的煎茶道亡于南宋中期,点茶道亡于明朝后期,唯有形成于明朝中期的泡茶道流传至今。无论是煎茶道,还是点茶道,在历史上都未曾形成支派。

晚明以来的中华茶道唯以泡茶道的形式流传,中华茶道在当代走上复兴之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不同风格、特色的泡茶道流派,但目前毕竟还未形成有一定风格、特色的流派。

2楼
真水无香 发表于:2006-05-06 20:54:01

对茶道有兴趣的朋友,大家一起多多交流!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5-2023 [豫ICP备18042561号-1] Http://Www.izhen.CN™ 联系电话:13937851927
本论坛所有发言均属个人观点,与开封论坛无关!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0942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