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开封论坛 http://www.izhen.cn/dv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 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 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中央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 |
我过去喝过几口真是太苦拉
左手介绍了一个地方,东郊万宝附近的剔尖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爽!从没有见过那阵势
Copyright ©2005-2023 [豫ICP备18042561号-1] Http://Www.izhen.CN™
联系电话:13937851927 本论坛所有发言均属个人观点,与开封论坛无关!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