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054A新护批量生产就像“下饺子一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4.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5.jpg:

造价相对低廉且用途最广的护卫舰推出第五代产品,即称为“江凯”级的054型,已“如同下饺子一样”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大量生产,不久将使中国海军的面貌有一个全新变化
近年中国海军掀起了空前的造舰高潮,水面战舰建造数量最多的又是护卫舰,特别是一种外形最漂亮前卫且带隐身性能的舰只在上海、广州的船厂出现。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过20多年让军队忍耐,终于在新世纪开始后以发展起来的雄厚财力支撑起国防事业新跃进。海军作为重点建设的军种,得到大投入后正不断推出各种型号的新型舰艇,目前已成为期盼中国发展和鼓吹“威胁论”的人们的共同关注点。
除了确定上马的航空母舰以及远洋攻击最具威力的核潜艇外,造价相对低廉且用途最广的护卫舰也推出了解放后的第五代产品,即国外称为“江凯”级的054型。这种新舰经改进的A型据一些国内网站所称,已“如同下饺子一样”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大量生产,不久将使中国海军的面貌有一个全新变化。
黄水海军骨干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崛起和全面走向世界,海军由“黄水”走向“蓝水”,即由近海走向远洋已成为奋斗目标。在此形势下,虽然造舰的头号重点转向核潜艇、大型驱逐舰和已经启动的航空母舰,作为过去水面舰只主力的护卫舰下水数量也很可观。
护卫舰的性能标准及其在海战中的作用,由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所奠定。这一舰型过去一般不实施海上主动性攻击任务,主要用于近海巡逻、为运输船队护航和反潜,其航速略快于商船即可,不需要安装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和价格昂贵的鱼雷,舰体装甲和结构也要求不高,因此造价较低并便于大量生产。
进入20世纪后期,护卫舰增配导弹后又使其攻击力接近轻型驱逐舰,制造简单便宜的优点还能保持。世界上多数濒海国家无力购置昂贵的巡洋舰、驱逐舰,通常以护卫舰为水面舰只主力,中国在海军建设上也曾长期如此。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海军接收的主力舰只,便是日、英等国二三十年代制造的10余艘千余吨级老型护卫舰,时速不过10海里左右,因零配件无法保障大多难以出海作战。考虑到新中国的主要敌手是世界海上头强美国,水面大舰在战时难以隐蔽和生存,从50年代起解放军海军便确定了“轻、潜、航”的建设方针,当时研制的最大水面轻型舰就是吨位仅1000多吨的护卫舰。
从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共制造了四代护卫舰。1955年至1958年,上海船厂仿造苏军“里加”级并进口配件造出了4艘火炮护卫舰,称为“01”级,其标准排水量1300吨,主要配备3门100毫米炮,成为国产第一代护卫舰。60年代中后期,中国为应付南海紧张局势自行研制了5艘65型火炮护卫舰,国外称“江南”级,其标准排水量1200吨,火力与01型相同。
这两代护卫舰相当于二次世界大战的技术水平,未过实战,不过在近海巡逻护航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中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只是4艘苏联30年代后期所产的“高尔基”级驱逐舰,吨位也只有1600吨,在80年代前却一直号称海军的“四大金刚”,舍不得随便出动,国产的9艘护卫舰就此成了大陆沿海水上巡行护航的主力。
从70年代后期起,鉴于世界上的海战已进入导弹交锋,中国又开始制造053型护卫舰,其早期型国外称“江湖”级,标准排水量1900吨,成为国产第三代护卫舰。在军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造价低廉的护卫舰还成为国内船厂的主要军品,十几年间生产了40多艘,不仅替换了第一、第二代护卫舰,还向泰国、埃及和孟加拉出口9艘。
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中国又开始生产053H级护卫舰,标准排水量2200吨,国外称“江卫”级,成为第四代护卫舰。该型舰一共生产了14艘,还经常参加外访。参观过此型的国外专家声称,其攻击力已达到国际上80年代的水平,防空能力却不足。
2005年2月和9月,境内媒体发现,舰号“马鞍山”和“温州”的两首新型护卫舰正式加入了中国海军,被国外称为“江凯”级。这种称为054级的国产第五代护卫舰,是新世纪服役的中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中外形隐身性能最好的一种,其外观简洁前卫,还为适应远航采用了短粗肥胖的线型。
2007年以来,网站上又登载了不少上海沪东、广州黄埔船厂建造054A级护卫舰的照片。考虑到第三代“江湖”级护卫舰性能已落后,作为替换的054A型在近几年内可能会生产30艘左右,使其成为今后20年内中国海军水面舰只中数量最多的舰种,并主要于“黄水”,即近海地区的军事斗争需要。
054A型护卫舰现在外销的单价还在2亿美元左右,其打击力已能满足近海作战所需且有一定防护力,又便于大批量生产,因而可担任台海水面战的主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9 13:50:13编辑过]